近期,陕西西安的水管工章师傅在修理水管时,突发胸腹主动脉撕裂,引发B型主动脉夹层,左侧胸腔积血达1700ml,心脏濒临衰竭。幸运的是,医生仅用63分钟就完成手术,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起事件揭示了主动脉夹层的突发性与致命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主动脉夹层:体内“水管炸弹”是如何引爆的?
主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结构构成。当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变时,内膜就可能撕裂,血液涌入中膜形成夹层,不仅会压迫真腔,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就像章师傅,胸腹主动脉撕裂后,血液渗出至胸腔,压迫心脏形成“空转”状态。其典型症状是突发剧烈胸背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还会随夹层扩展转移。B型夹层主要累及胸降主动脉,可能合并内脏缺血或破裂。而且,这种病进展极快,章师傅从正常工作到晕厥仅数小时。它的死亡率也高得惊人,每小时死亡率上升1%,48小时内达50%以上,若延迟至症状后2小时外手术,成功率将显著降低。
哪些人是主动脉夹层的“青睐对象”?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诱因,章师傅可能因职业压力或基础疾病,让血管壁承受了过高压力。弯腰、举重等动作会增加胸腔内压,加速夹层扩展,所以重体力劳动者要格外警惕突发胸背痛与呼吸困难。另外,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患者风险更高,像章师傅体重较大、心肺功能弱,术后就容易并发感染。数据显示,主动脉夹层中位发病年龄为50 - 70岁,男性占比约70%,章师傅作为中年体力劳动者,正符合这一特征。
抓住黄金急救期,如何与死神赛跑?
患者或目击者一旦发现症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减少活动,千万别用止痛药掩盖病情,章师傅就是因为及时送医才抓住了抢救窗口期。对于B型夹层,首选腔内修复术(TEVAR),通过股动脉穿刺植入覆膜支架封闭破口,章师傅的手术还使用了肱动脉入路,以应对复杂解剖结构。术后要结合床旁超声监测胸腔压力、PICCO动态评估血流动力学,并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从入院到手术的“D - to - D”时间应<90分钟,章师傅63分钟的手术时长体现了医疗团队的高效。
高危人群如何预防主动脉夹层?
高危人群要每日早晚测量血压,把收缩压控制在120 - 140mmHg,规律服用降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避免晨间血压波动期剧烈运动。工作时避免长时间弯腰、屏气等动作,使用护腰装备,工作间隙进行深呼吸缓解胸腔压力。一旦突发撕裂样疼痛,要立即停止工作,联系急救并告知“主动脉夹层”可能性。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心脏彩超或CT血管造影(CTA),有高血压、马凡综合征等家族史者更要重视。社区应推广职业健康体检,为高危工种提供心血管风险筛查补贴,加强急救知识普及。 章师傅的案例提醒我们,要重视心血管健康,高危人群做好预防,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降低主动脉夹层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