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杭州市临平区妇幼保健院迎来一位特殊产妇——52岁的林女士。她通过试管婴儿怀上双胎,孕35周胎膜早破后紧急剖宫产,诞下龙凤胎。因高龄、多次盆腹腔手术史及双胎妊娠,她面临极高分娩风险,好在多学科团队协作,母婴最终平安出院,这也刷新了该院产妇年龄纪录。这一事件引发了大家对高龄辅助生殖妊娠风险及救治机制的关注。
高龄妊娠,风险知多少?
52岁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几乎耗尽,做试管婴儿得靠促排卵药物,易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妊娠风险。而且,高龄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的概率比适龄孕妇高3 - 4倍,糖尿病风险增加2 - 3倍,双胎妊娠更是让这些风险“雪上加霜”。胎盘位置异常、胎膜早破的概率也显著上升,林女士孕35周破水就是例子。此外,高龄女性心肺功能减弱,麻醉风险升高,子宫肌层弹性下降,手术瘢痕区域还易破裂。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高龄孕妇孕前要进行全面评估,像心血管功能、凝血功能、子宫结构检查等。孕期每2 - 3周就要监测胎儿生长指标和母体并发症,建议去三级医院建产检档案。试管婴儿最好选择单胚胎移植,能降低60%以上并发症风险,但得平衡生育意愿和医学建议。
多胎妊娠,并发症咋应对?
双胎妊娠平均分娩孕周在35 - 36周,林女士孕35周早产就属于高危情况。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达30% - 50%,低体重儿还易出现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双胎输血综合征、胎盘早剥概率增加,孕妇血容量增加40% - 50%,易引发心衰或静脉血栓。 孕24周起,孕妇要每周进行胎动计数和电子胎心监护,发现胎膜早破要立即卧床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孕32周后要评估胎儿肺成熟度,必要时用糖皮质激素促肺成熟,可降低呼吸窘迫风险40%。
手术史子宫,风险如何破?
林女士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输卵管复通术史,子宫壁有多处瘢痕,术中出血风险比初产妇高2 - 3倍,子宫破裂发生率也从0.5% - 1%提升至3% - 5%。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主因,林女士术中出血达1500ml,产科团队用宫腔纱条填塞术止血,配合缩宫素、欣母沛等药物,还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异体输血免疫排斥风险。 有子宫手术史的孕妇,孕期要通过MRI评估肌层厚度,孕晚期避免剧烈运动。术前要备足血制品,建立快速输血通道。
多学科协作,救治体系咋构建?
产科主导术前风险评估,麻醉科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新生儿科在产房旁待命,输血科、检验科实时监测凝血功能。医院要定期开展高危孕产妇急救演练,建立区域性危重孕产妇转诊网络。 高龄孕妇分娩要选有产科ICU、新生儿NICU及24小时血库的医疗机构,术前家属要详细了解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高龄辅助生殖妊娠风险复杂,需精准评估、多学科协作和标准化流程,公众要理性生育,医疗机构应优化救治体系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