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突然出血,除了环境干燥,还得小心鼻窦炎在背后作祟。有临床数据表明,大概三分之一反复流鼻血的情况,都和鼻窦的慢性炎症有关。鼻窦黏膜的炎症会通过好几种病理机制,引发鼻子出血。
鼻窦炎引发鼻出血的四大机制
1. 血管结构变脆弱
慢性炎症会刺激鼻窦黏膜里的血管,让血管扩张、管壁变厚,毛细血管也变得更密。研究发现,炎症部位的血管壁厚度比正常组织薄了约60%,这样的结构变化会让血管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稍微碰一下就容易破。  
2. 分泌物摩擦伤黏膜
鼻窦炎会让鼻腔里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变弱,分泌物变得又稠又黏,里面混着炎性物质和脱落的细胞。这些黏糊糊的分泌物排出来的时候,会一直摩擦鼻腔黏膜,慢慢磨出小伤口,就容易出血。  
3. 口呼吸让鼻腔变干
鼻窦炎引起的长期鼻塞,会让82%的患者习惯用嘴呼吸,这样鼻腔里的湿度会明显下降。临床观察发现,用嘴呼吸时,鼻腔相对湿度会降到60%以下,干燥的环境会破坏黏膜的保护屏障,让黏膜变脆弱。  
4. 不当擤鼻压破血管
擤鼻子的方式不对,会让鼻腔里的压力突然升高。实验测过,单侧擤鼻时鼻腔压力能达到120mmHg,这种突然的压力变化很容易让已经有问题的血管破裂出血。  
综合性护鼻干预方案
1. 保持环境湿润
可以用有湿度显示的加湿器,把室内湿度保持在45%-65%之间。冬天用暖气的时候,还可以在暖气上搭湿毛巾,双重保湿。要记得定期清洁加湿器的水箱,别让细菌、霉菌滋生。  
2. 每天做鼻腔保湿
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可以做个简单的鼻腔护理:先用生理盐水喷鼻子清洁,然后滴一点橄榄油之类的植物油保湿,最后沿着鼻翼两侧轻轻按摩。这样能保持黏膜湿润,增强鼻子的抵抗力。  
3. 学会正确擤鼻
擤鼻子要学“单侧低位”法:头往前倾15度,先按住一侧鼻孔,另一侧稍微张开,用腹式呼吸慢慢用力把分泌物擤出来。要用无香味的柔软纸巾,减少对黏膜的摩擦。  
4. 减少环境刺激
空调可以装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定期换滤芯。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戴有过滤层的防护口罩,研究说这样能让鼻腔里的颗粒物少70%。平时要关注PM2.5浓度,超过75μg/m³的时候,就要多注意防护。  
5. 吃对食物养血管
多吃点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比如深海鱼、绿叶菜。每天可以喝杯含维生素K和类黄酮的蔬果汁,帮助增强血管韧性。要注意饮食均衡,别只吃某一种营养素太多。  
出现这些情况要赶紧看医生
如果有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去耳鼻喉科就诊:
- 每周流鼻血2次以上;
- 一次出血量超过1茶匙(大概5ml);
- 出血位置在鼻腔中后段;
- 伴随持续头痛或者嗅觉下降。
现在医学有多层级的治疗方法,比如鼻窦灌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这些微创技术。最新研究显示,联合用糖皮质激素类鼻喷剂和黏液调节药物,能让鼻出血的复发率下降58%。不过所有治疗都得在医生指导下做。
总的来说,鼻窦炎引发的鼻出血,是炎症通过血管变化、分泌物摩擦、呼吸模式改变和不当擤鼻这些机制导致的。平时做好环境保湿、鼻腔护理、正确擤鼻、控制环境暴露和营养支持,能有效预防。如果出现反复出血、出血量多或者伴随头痛、嗅觉下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