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完牙后,吃某些食物时突然刺痛,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情况。这种不适主要和三个常见因素有关。
补牙材料的“适应期”变化
树脂类补牙材料刚补好时,内部结构还在慢慢固化调整,可能会有特别小的缝隙。当黏性食物碰到补牙材料时,食物里的成分会顺着这些缝隙渗进去,刺激牙齿。这种刺痛通常在补完牙的前3天(72小时)最明显,大概28天后材料完全固化,缝隙消失,刺痛就会慢慢减轻。如果补牙材料的收缩率控制得好,这种不适会少很多。
牙齿内部神经的“应激反应”
补牙时需要磨除部分牙齿,钻磨产生的热量和机械刺激,会让牙齿内部的神经暂时变得很敏感。像软糖这类食物,里面的糖分会形成高浓度环境,容易刺激敏感的神经,让人觉得刺痛。一般来说,黏性越强的糖果(比如太妃糖),引发的刺痛时间越长;而明胶做的软糖含糖量低,刺激性相对小,过渡期可以选这种来吃。
咬合没调整好的“力学刺激”
补牙材料的形状如果没调准,哪怕比原来的牙齿高了一点点(比如0.1毫米),咬东西时局部压力都会变大。软糖又黏又有弹性,会把这种咬合问题放大——咀嚼时的力量会集中在补牙材料的边缘,就像用杠杆一样,一点点偏差反复嚼,最后变成明显的刺痛。
分阶段应对方法
急性期(补完牙0-3天)
- 暂时别吃黏性或有弹性的食物,比如软糖、糯米糕;
- 可以用凉(10℃左右)和温(37℃左右)的水交替漱口,缓解敏感;
- 用含钾离子的脱敏牙膏。
亚急性期(补完牙3-7天)
- 去医院做专业咬合检查(医生会用很薄的指示膜测试);
- 让医生用放大设备看看补牙材料的边缘有没有裂缝;
- 做冷热测试或电活力测试,评估牙齿神经的状态。
长期维护(补完牙1周后)
- 每3-6个月去医院调一下咬合;
- 用抗菌漱口水;
- 选黏性小的食物替代,比如棉花糖、果冻。
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牙齿神经出问题了,要及时就诊:
- 刺痛每次超过15分钟;
- 夜里突然痛(比如凌晨2-4点);
- 喝冷/热水后,刺痛持续30秒以上;
- 咬东西时补牙的地方一直压痛;
- 牙龈上长小脓包或肿起来。
据临床数据,大概23%的补牙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术后敏感,其中68%是补咬合面的情况。只要注意科学护理、及时处理,绝大多数不适会在2-4周内自然消退。建议补完牙后,记一下吃什么食物会引发刺痛,方便后续治疗时给医生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