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牙是很常见的牙齿修复方式,术后护理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口腔健康。虽然规范操作后,90%以上的人不会有持续口臭,但有些朋友因为没护理好或有潜在问题,还是会出现口腔异味,得重点注意四个关键环节。
为什么补牙后会有异味?
1. 牙周没清洁到位
牙龈边缘堆了牙菌斑是口腔异味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发现,牙结石表面每平方毫米能聚集10亿以上的细菌,这些细菌代谢会产生有异味的挥发性硫化物。建议用菌斑显示剂(能让看不见的菌斑显形)帮忙清洁,重点刷牙龈和牙齿交界的地方。
2. 补牙材料边缘有缝隙
如果补牙材料和牙齿之间有0.1毫米以上的小缝隙,食物残渣容易钻进去,慢慢形成继发龋。临床统计显示,这种缝隙引发的问题里,60%会有异味。可以用牙线划一下补牙边缘,如果卡牙线,可能就是边缘不密合,得及时去医院。
3. 还有没清干净的龋坏
后牙咬合面的沟沟缝缝里,可能藏着没彻底清掉的龋坏组织,这些地方会一直产酸分解,变成持续的异味源。建议定期做激光荧光检查,能发现普通探针查不到的小龋洞。
4. 术后敏感期没护理好
补牙后72小时内,可能会有牙齿敏感,如果这时候总吃冷的热的,可能诱发牙髓炎症,导致暂时的口腔菌群紊乱,出现短暂异味。建议术后3天别吃太冰或太烫的东西。
补牙后怎么护理?
1. 正确清洁口腔
- 刷牙:用改良Bass法(把牙刷斜45度压在牙龈和牙齿交界的地方,轻轻小幅度震颤),电动牙刷刷够2分钟。
- 清牙缝:每天用牙线清理牙缝,尤其是后牙的脸颊侧和舌头侧(这些地方容易藏食物)。
- 刷舌苔:用舌苔刷从舌根往舌尖轻刷,减少细菌在舌苔上定植。
2. 选对补牙材料
现在有新型的生物活性玻璃材料,比传统材料抗菌效果好40%左右,还能促进牙齿修复。前牙补牙可以选纳米树脂,表面特别光滑(粗糙度不到0.1微米),不容易沾细菌和食物残渣。
3. 定期检查和监测
每6个月去洗牙,清掉牙龈下的牙结石(平时刷不到的地方)。如果牙龈下探测深度超过3毫米(说明牙龈有炎症),要更注意护理。家用的硫化物检测仪,用比色卡就能大概测出口腔异味的程度,方便自己监测。
4. 注意饮食
别连续吃含糖量超过60%的食物(比如甜饮料、蜜饯),可以用木糖醇代替糖(每天别超过20克)。含益生菌的酸奶、奶酪这类发酵乳制品,能让口腔里的致龋菌(变异链球菌)减少35%左右,不妨多吃点。
什么时候要去复诊?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得赶紧去医院:
- 异味持续超过7天还越来越重;
- 补牙的地方一直隐隐作痛(不是偶尔疼一下);
- 两颗牙之间的牙龈(牙龈乳头)红肿、流脓;
- 吃冷的热的刺激疼,超过10秒还没好(比如喝冰水后疼半天)。
医生会拍数字牙片看有没有继发龋,用气枪吹吹干检查材料密不密合,必要时测牙髓活力。另外,别自己长期用抗菌漱口水,连续用别超过3天,不然可能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影响医生判断。
总之,补牙后的护理关键在“日常认真清洁+定期检查+及时复诊”。把这些做到位,就能有效避免口腔异味,保持牙齿和牙周健康,让补牙的效果更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