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碰到甜食就难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要做根管治疗了”。其实这种想法容易让大家错过最好的治疗时间,还可能因为太担心而有心理压力。今天我们就从牙齿结构和蛀牙发展的规律说起,帮大家搞清楚到底该怎么应对。
牙齿有三层“防御墙”:最外面的牙釉质是“坚硬外套”,能扛住酸的腐蚀;中间的牙本质里有神经末梢,但得碰到特定刺激才会有反应;最里面的牙髓是“活神经”,有血管和神经,一旦受刺激容易发炎,而且很难逆转。如果蛀牙只伤到牙釉质,只会偶尔碰到冷热酸甜有点敏感,这时候做窝沟封闭或者补牙就能把蛀牙挡住,不用走到根管那一步。
蛀牙发展是分阶段的:浅蛀牙的时候,疼不会超过30秒,而且只有碰到特定的东西(比如甜食)才会疼;中蛀牙的时候,对刺激更敏感了,用冷水漱口或者吃东西可能会疼几分钟;深蛀牙的时候,会有食物塞进去就疼,或者刺激去掉了还会疼一会儿。要提醒的是,大概35%的深蛀牙其实可以做间接盖髓治疗,保住牙髓的活力,但这得让医生用专业方法测试牙齿的状态才能定。
到底什么时候才需要做根管治疗?得综合看几个情况:如果无缘无故疼超过10分钟,晚上疼得醒过来,或者碰到冷热刺激不仅疼还带着旁边的脸一起疼,这三个是牙髓炎的典型表现;另外,拍牙片要是看到蛀牙离牙髓不到2mm,或者牙根尖周围有阴影,这时候才需要考虑根管治疗。现在有显微根管技术,成功率能到92%,但也得严格符合条件才能做。
碰到甜食就牙疼,建议大家先自己观察记录:疼什么时候开始的、疼了多久、什么东西引起来的、怎么才能不疼。可以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给自己的疼打个分(0分不疼,10分最疼),如果超过5分,或者咬东西的时候也疼,得在48小时内去看医生。就诊前别吃消炎止疼药,不然会把症状掩盖住,医生不好判断。
预防蛀牙得全方位做:刷牙要用改良Bass法,再配合牙线或者间隙刷把牙缝清干净;可以用含氟牙膏或者能让牙齿再矿化的产品;吃的方面,酸性食物尽量集中在一顿吃,别老吃甜的。定期检查牙齿的时候,要做蛀牙敏感性检测和菌斑测试,容易得蛀牙的人(比如爱吃甜、刷牙不干净的)得每3-4个月让医生给涂一次氟。
如果突然出现牙髓炎的症状(比如剧烈牙疼),可以先做这些应急处理:用冷毛巾敷脸缓解肿胀,半躺着(45度左右)减轻牙齿里的充血,用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控制细菌。但这些方法只能暂时舒服点,绝对不能代替看医生。赶紧去医院处理,能把做根管治疗的概率降低60%。
其实,牙齿碰到甜食难受不一定就是要做根管治疗,关键是要搞清楚蛀牙发展到哪一步了。从早期的敏感开始,及时处理就能挡住蛀牙往下走;就算到了深蛀牙,也还有机会保住牙髓。平时做好预防,定期检查,碰到问题别慌,先观察再找医生,就能少遭罪,也不用害怕“一疼就根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