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如果做蹲、坐这类动作时,大腿根部出现像灼热一样的酸胀感,得留意腹股沟部位(大腿根靠近肚子的位置)可能出了问题。这种疼痛往往和腹股沟疝有关——据统计,约68%的腹股沟疝患者初期只是偶尔觉得这里酸酸胀胀的,尤其是如果还能摸到一个能推回肚子里的肿块,更要警惕。
腹股沟疝是怎么回事?
腹股沟疝其实是腹壁结构出了“漏洞”:腹腔里的东西(比如肠管、脂肪)通过腹股沟管的薄弱处突出来,就会在皮肤下形成肿块。约40%的患者会偶尔隐隐作痛;要是肿块突然卡着推不回去(急性嵌顿),会疼得特别厉害,还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比如肚子胀、不排便。典型表现是站着咳嗽时,肿块会跟着“鼓”一下,而且大多能推回肚子里(可复性)。
大腿根疼,不一定都是疝——要区分这些情况
大腿根疼的原因很多,别只盯着疝,以下几类问题也要注意:
- 运动损伤:经常运动的人,大腿内侧的内收肌群容易劳损,疼的时候和特定动作相关(比如劈叉、踢球);
- 骨关节问题:髋关节滑膜炎会让髋关节活动受限;股骨头坏死的疼是慢慢加重的,越走越疼;
- 消化问题:慢性肠炎会伴随拉肚子、便秘;阑尾炎则是右下腹麦氏点(肚脐和右胯骨尖中间偏外)一按就疼;
- 神经压迫:腰椎间盘突出会压迫神经,除了大腿根疼,还会往小腿、脚放射,伴随腿麻、无力;
- 妇科急症:卵巢囊肿蒂扭转会突发下腹痛,还可能有盆腔压痛。
怀疑疝,医生会怎么查?
医生一般会分三步评估:
- 问病史:疼是怎么引起来的、持续多久、有没有肚子胀、吐等伴随症状;
- 体格检查:让你站着看有没有肿块,摸一摸,再试试能不能把肿块推回肚子里;
- 拍片子:高频超声能看清腹股沟管的结构异常,复杂情况会做CT。
自己先观察:这些情况要急诊!
刚开始疼的48小时里,建议自己监测这几点:
- 躺着时,疼有没有减轻?
- 疼的程度是越来越重,还是慢慢缓解?
- 有没有新症状(比如肚子胀、吐、不排便)?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立刻去急诊:
- 肿块卡着推不回去超过2小时;
- 疼得越来越厉害,根本忍不住;
- 出现呕吐、肚子胀、不排气不排便(肠梗阻表现)。
预防疝,做好这5点
根据临床研究,这些方法能降低疝的风险:
- 控制体重:BMI保持在18.5-24.9之间,减少腹部压力;
- 锻炼腹壁:做渐进式抗阻训练(比如平板支撑、腹式呼吸),增强腹壁肌肉;
- 吃够膳食纤维:每天吃25-30克(比如蔬菜、水果、全谷物),预防便秘;
- 正确用力:搬重物时别屏气,先蹲下来用腿的力量起身;
- 戒烟:戒烟6个月以上,能改善腹壁结缔组织质量,让腹壁更结实。
早干预,恢复快
有研究显示,及时就诊的患者中,75%可以做日间手术(当天做当天走),术后恢复时间比延误的人短2-3周。如果大腿根持续疼超过72小时,一定要尽早去普外科检查。
总之,大腿根酸痛不一定是小问题,要是出现能摸到肿块、疼得越来越厉害或伴随肠梗阻症状,得及时检查。平时做好预防(控制体重、锻炼腹壁、正确用力),能降低疝的风险;疼得持续不缓解,早去医院才能早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