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耳鼻喉突发问题(比如耳痛喉痛、流鼻血、异物卡喉)很常见,但处理不当可能酿成危险——比如咽喉肿胀堵气管、异物扎穿食道,关键时刻“会处理”能帮自己或家人避开风险。
突发耳痛喉痛:当心喉咙肿到堵呼吸
耳鼻喉科里,咽喉部感染是“隐形杀手”。比如急性会厌炎,患者可能几小时内就出现声门水肿——像给气管套了个越来越紧的橡皮圈,严重时会窒息。家庭应急可以用冷毛巾敷颈部缓解肿胀,但千万别硬咽东西“压异物感”(反而会刺激肿胀加重);用淡温盐水含漱能减轻不适。同时要观察两个危险信号:说话含糊不清、呼吸时有“吹哨子”的声音,出现任何一个都要立刻去医院。
鼻血不止:别仰头,正确按压法要记牢
很多人流鼻血时会仰头,其实这会让血往喉咙里流,容易呛到。正确做法是:身体前倾15度左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从鼻根到鼻尖的部位),持续按5-10分钟。同时用冷毛巾敷鼻梁,能收缩血管、提升止血效果。如果塞了干净棉花还渗血,要警惕高血压或凝血功能问题;儿童流鼻血大多在鼻中隔前部(鼻子中间的软骨),用“捏鼻法”就行;老人反复单侧流鼻血,得排查血管畸形。
外伤处理:止血后别自己乱操作
耳鼻部磕破、扎伤时,很多人会犯两个错:自己随便缝针(容易感染)、拔扎进身体的异物(可能大出血)。正确流程是:先用干净纱布压伤口止血,覆盖住创面;如果有东西扎在里面,千万别拔——保持异物原位,赶紧送医院。另外,面部伤口超过6小时,感染风险会翻倍,必须24小时内去医院清创;耳廓受伤(比如软骨裂开)要固定夹板,不然可能变成“菜花耳”(耳朵变形像菜花)。
异物卡喉:别硬咽,黄金5分钟这么做
卡鱼刺、骨头时,硬咽馒头/米饭的做法超危险——可能让异物扎穿食道,引发纵隔感染。正确处理:能看见的异物(比如卡在扁桃体上的鱼刺),用镊子垂直夹出来;如果异物卡得深(比如卡在喉咙深处),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冲击腹部。对小朋友来说,先拍后背(掌根拍肩胛骨之间)、再按胸部(两乳头中间),比单纯拍背更有效。记住:任何异物卡喉超过30分钟没取出,必须立刻去急诊。
这些信号,说明要马上送医院
- 呼吸困难:说话时要频繁换气,或者嘴唇发紫;
- 吞咽障碍:流口水变多,脖子发硬不敢动;
- 声音改变:喉咙里有鸣音,或声音嘶哑持续2小时;
- 出血失控:每5分钟换一次纸巾,仍在渗血;
- 意识异常:伴随眩晕、站不稳,或血压剧烈波动。
耳鼻喉急症的处理核心是“稳-观-送”三步:先稳定生命体征(比如止血、缓解呼吸困难),再观察症状变化(比如呼吸越来越急、出血变多),最后及时送医院。尤其是老人、小孩、免疫力弱的人,咽喉感染发展速度更快,更要警惕。掌握这些应急知识,关键时刻能为专业救治争取黄金时间——小问题处理对了,就能避开大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