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总见孩子不停地揉鼻子,睡觉还发出呼哧声——这可能是鼻炎在“报警”。咱们国家每5个孩子里就有1个患鼻炎,而且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加。鼻子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里面的黏膜又嫩又敏感,要是碰到过敏原或者病菌,免疫系统就会启动“防御模式”,导致黏膜肿起来、分泌物变多,引发炎症。
三大常见原因:哪些因素在伤害孩子的鼻子?
儿童鼻炎不是突然来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三类:
- 感冒没好彻底的“后遗症”:病毒性感冒没完全好,细菌趁机找上麻烦,慢慢变成慢性感染;
- 过敏体质的影响:对尘螨、花粉、霉菌这些常见的东西,身体产生了异常的免疫反应;
- 环境刺激的长期伤害:长期待在PM2.5超标、空气太干的地方,或者经常接触化学清洁剂,黏膜慢慢被“磨”出问题。
还要注意,儿童的腺样体本来就会生理性肥大,可能会加重鼻塞,形成“鼻炎→张口呼吸→腺样体更肥大”的恶性循环。有研究显示,约30%的鼻炎孩子还同时有鼻子结构异常的问题(比如鼻中隔偏曲)。
科学应对:五步帮孩子养出健康鼻子
面对反复的鼻炎,家长得用“系统化”的方法管,别乱试偏方:
第一步:先找出“元凶”
想解决问题,得先知道“敌人”是谁。建议带孩子做标准化的过敏原筛查(比如皮肤点刺试验或者血清IgE检测),明确对什么过敏。环境方面,用PM2.5监测仪看看家里空气质量,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太干或太湿都不好),别用带香味的空气清新剂——里面的化学物质会刺激黏膜。
第二步:听医生的话用药
2022版《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与治疗指南》里说,一线治疗方法有这几种: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得连续用4周以上才有效)、第二代抗组胺药(比如氯雷他定),还有减充血剂(只能短期用,别超过7天)。重点提醒:药怎么选、用多久得让耳鼻喉科医生判断,千万别自己加量或减量——孩子的黏膜嫩,乱用药可能越治越糟。
第三步:用生理盐水洗鼻子
每天用生理盐水洗2次鼻子,是最安全的“清洁法”——能把鼻子里的过敏原、病菌冲出来,减轻炎症。要用儿童专用的冲洗工具(比如挤压式或喷雾式),水温控制在32-34℃(跟体温差不多),洗的时候头保持45度倾斜,别让水进耳朵里。
第四步:调理免疫,减少复发
如果孩子鼻炎老复发,可以试试益生菌辅助调理。研究发现,补充双歧杆菌能调整身体的免疫平衡(比如让过度活跃的过敏反应“冷静”下来)。另外,还要注意补维生素D——缺维生素D的孩子更容易长鼻息肉,平时多晒晒太阳,或者吃点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深海鱼、蛋黄)。
第五步:记好“症状日记”
每天花2分钟记一记:孩子今天揉了几次鼻子?鼻塞严不严重?吃了什么药?有没有接触花粉、油烟这些刺激物?把这些做成能看到的表格(比如用手机备忘录画个简单的打分表)。如果常规治疗3个月没效果,得赶紧做鼻窦CT检查——看看有没有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这些“结构问题”,别漏了根源。
预防复发:把家里打造成“防护小环境”
要想不让鼻炎“卷土重来”,关键是把家里的环境管好。试试这些简单的方法:
- 卧室“三不”:不铺地毯(藏尘螨)、不放绿植(花粉或霉菌多)、不养宠物(毛发易过敏);
- 定期洗空调滤网(每1-2个月洗一次),用带HEPA滤芯的空气净化器(能过滤PM2.5和花粉);
- 早上开窗通风前,先看看外面的花粉浓度(用手机APP查就行)——浓度高就别开了;
- 床品选纯棉的,每周用60℃的热水烫洗(能杀死90%以上的尘螨);
- 做饭时开抽油烟机,炒完菜再开5分钟——别让油烟飘到孩子房间;
- 特别提醒:电子烟里的丙二醇会让鼻黏膜的纤毛摆动慢30%(纤毛是鼻子的“清洁工”,慢了就扫不动脏东西),家长千万别在孩子活动的地方用。
总的来说,儿童鼻炎不是小问题,得早发现、早应对。先找出原因,再跟着医生的方案治疗,同时把家里的环境管好,就能帮孩子减轻症状、减少复发。要是孩子揉鼻子、鼻塞的情况老不好,一定要及时找耳鼻喉科医生看看——别等变成慢性鼻炎,更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