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时候浑身发冷打寒战,是消化道感染的典型表现,大多是肠道里的致病菌引发了全身炎症反应。这时候用对方法处理,能有效预防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补液要科学,别光喝白开水
腹泻会快速带走身体里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每小时大概会丢250ml体液。光喝白开水补不了电解质,反而可能让失衡更严重。推荐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简易补液法:500ml饮用水里加1.25g氯化钠(差不多半啤酒盖的量)和20g葡萄糖(约4小勺);也可以选市售的低钠高锌口服补液盐,更适合成人快速补充电解质。补得够不够,看尿量就知道:如果6小时内尿量不到200ml(大概半瓶矿泉水的量),说明脱水严重,得赶紧去医院。
降温有讲究,别用酒精擦
体温超过38.5℃时,可以先试试物理降温。用32-34℃的温水(摸起来不烫皮肤)擦脖子、腋窝、腹股沟这些血管丰富的地方,能帮身体散热——临床研究证实这种方法安全有效。擦的时候要遵循“循环温敷法”:擦完用干毛巾轻盖一下,让体温慢慢降,别用酒精擦,会导致血管收缩,反而影响散热。每15分钟测一次体温,如果15分钟内体温掉了超过0.5℃,就先停止降温,避免体温降得太快。
吃药要规范,别自己乱选
像蒙脱石散这类吸附性止泻药,得空腹吃(比如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而且每次吃药间隔至少2小时,才能保持药效。抗菌药比如黄连素,一定要听医生的——2021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说,没搞清楚病因前24小时内,别自己吃抗生素。如果出现血便或者肚子持续疼,赶紧停止泻药,这可能是病菌“侵袭”了肠道黏膜,乱止泻会加重感染。
这些情况,必须赶紧去医院
有下面任何一种表现,2小时内一定要去急诊:①6小时没尿;②捏一下皮肤,回弹时间超过3秒(比如手背皮肤捏起来,松开后好久才平);③意识变模糊(比如犯迷糊、嗜睡);④体温一直超过39℃。急诊医学研究显示,及时就医能让重症感染的治疗有效率提高35%-40%。到医院后,医生通常会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粪便培养,分清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对症支持为主,细菌感染得根据药敏结果选治疗方案。就算症状暂时好转,但持续12小时没缓解,也得去做系统检查(比如欧洲临床微生物学最新指南就这么建议)。
留好粪便样本能帮医生更快找到病原体,但要注意保存:放在4-8℃的环境里(比如冰箱冷藏层),别放太久。所有药物都得在医生指导下用,别自己加量、减量或者随便停药。
总的来说,腹泻伴寒战不用慌,关键是“科学补液、规范降温、合理用药、及时就医”。先把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控制住,再根据病因处理,就能更快恢复。记住: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比如没尿、意识不清)千万别忽视,早去医院早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