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突然肚子痛,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情况,医学上叫“运动性腹痛”。它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和肠胃、肌肉甚至腹腔器官炎症都有关系,掌握正确的应对和预防方法,能帮我们减少这种不适。
为什么会出现运动性腹痛?
临床数据显示,运动性腹痛的发生率高达78%,原因主要有三类:
肠胃气体积聚刺激
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会比安静时快2-3倍,吞咽动作变多,容易让肠胃里积气。加上运动时身体姿势变化,气体在肠胃里窜动,刺激肠壁肌肉,导致痉挛性疼痛。这种疼痛有自己能好的特点,一般停止运动15分钟内就能缓解,按肚子也没有固定的痛点。
核心肌肉轻微拉伤
核心肌群负责稳定躯干,运动过度时,腹直肌的筋膜可能被过度牵拉,出现微小撕裂。疼痛多在腹肌外侧,按的时候能摸到明确的痛点,严重时弯腰、直腰都会受限制。这种损伤往往伴随局部肌肉敏感度异常。
腹腔器官炎症
要特别注意的是,有5%-8%的情况是腹腔器官炎症,比如急性阑尾炎。这种疼痛是运动诱发的,进展很快,痛点明确,还会发烧,需要及时做影像学检查确认。
出现运动性腹痛怎么处理?
立刻能做的缓解方法
- 调整呼吸:用“吸三次、呼两次”的节奏呼吸,通过调整气道压力帮助排出肠胃里的气体。
- 改变姿势:身体向前倾45度,配合缓慢深蹲,促进肠胃蠕动。
- 冷热交替敷:用40℃左右的热毛巾和15℃左右的冷毛巾交替敷肚子,每次循环10分钟。
专业康复建议
如果疼痛反复或持续,建议找专业人士指导:
- 拉伸训练:做改良版的猫牛式伸展(像猫拱背、牛抬头那样),每天2组,每组15次,每次保持15秒。
- 核心训练:用健身球做桥式支撑,每周练3次,坚持4周。
- 控制运动强度:用心率监测仪控制强度,保持储备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减去静息心率后的区间)。
这些情况要马上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犹豫,立刻去医院:
- 疼痛超过20分钟还越来越疼;
- 右下腹麦氏点(阑尾所在位置)有固定痛点;
- 发烧超过37.5℃;
- 伴随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怎么预防运动性腹痛?
运动前做好3件事
- 管好嘴:运动前2小时别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豆类、碳酸饮料。
- 充分热身:做10分钟动态拉伸(比如高抬腿、弓步走),重点激活核心肌群。
- 练腹式呼吸:每天做15分钟腹式呼吸训练(用肚子呼吸,而不是胸口)。
运动中注意3点
- 控制强度:用Borg自觉劳累量表评估,保持“有点累但还能说话”的强度(12-14分)。
- 及时补水:每小时喝150-200ml含电解质的饮料。
- 监测心率:定期看心率,保持在目标区间内。
运动后做好恢复
- 放松冷身:做5分钟慢走之类的低强度运动,再配合静态拉伸。
- 补充营养:运动后30分钟内吃点碳水和蛋白质比例3:1的食物或饮料(比如香蕉加牛奶)。
- 记录情况:写训练日志,记清楚每次腹痛的诱因(比如吃了什么、运动强度多大)。
持续腹痛的处理步骤
如果腹痛一直不好,按以下步骤做:
- 立刻停止运动,保持半坐半躺的姿势休息。
- 测血压、心率,每5分钟记一次。
- 分级就医:
- 轻度不舒服:去社区医院;
- 症状一直不好:去急诊;
- 生命体征异常(比如血压、心率不对):启动急救绿色通道。
运动性腹痛是常见的运动不适,但只要了解它的原因,做好运动前的准备、运动中的监测和运动后的恢复,就能有效预防。如果出现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硬撑。这样才能既享受运动的好处,又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