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早期肝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出现以下这些典型表现时,可能已经进展到终末期,需要及时去医院做医学评估。
腹水形成的腹部膨隆
终末期肝癌常伴随难治性腹水,一天生成的腹水可能达到5000-10000毫升。典型表现是肚子胀得像鼓一样,皮肤紧绷发亮,皮下的静脉都能清楚看到。虽然通过输白蛋白或腹腔穿刺引流能暂时缓解,但腹水反复出现,说明肝功能储备已经严重不足。
肝区神经病理性疼痛
当肿瘤侵犯肝包膜或压迫周围神经丛时,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疼痛,像刀割或火烧一样,还可能放射到右肩背部,晚上疼得更厉害,普通镇痛药物效果不好。临床研究显示,约78%的终末期患者会有这种疼痛症状。
消化道出血表现
拉黑便(柏油样便),说明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50毫升以上;如果呕血,说明出血量超过250毫升。这种并发症大多是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需要立即进行内镜下止血等抢救措施。
进行性黄疸加重
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0μmol/L时,会出现巩膜(眼白)和皮肤发黄,尿液像浓茶一样,汗液能把衣服染黄,还伴随顽固性皮肤瘙痒。黄疸越来越重,反映肝细胞的合成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癌性发热特征
约40%的晚期患者会出现持续性低热,体温大多维持在37.5-38.5℃之间。这种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没用,但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是因为肿瘤组织坏死释放了内源性致热源。
想要保护肝脏、降低肝癌风险,可以试试这些科学的防护方法:
黄曲霉毒素防控
黄曲霉毒素B1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的Ⅰ类致癌物。储存粮食时要保持环境干燥通风,如果发现玉米、花生等发霉了,要立刻扔掉。研究证实,叶绿素能结合部分毒素,建议每天吃200-300克深色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
腌制食品摄入管理
亚硝胺类化合物有明确的致癌性。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可以用天然香辛料(比如姜、蒜、花椒)代替部分盐调味。腌制食品要充分发酵,通常腌20天以后,亚硝酸盐含量会显著降低。
酒精摄入控制
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会直接损伤肝细胞。男性每天摄入的酒精量超过25克(大约相当于350毫升啤酒),女性超过15克(大约150毫升葡萄酒),肝癌风险会显著升高。戒酒6个月,能改善肝脏的再生能力。
维生素A合理补充
维生素A能参与肝细胞修复,但补充时要注意:优先从食物中获取,比如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动物肝脏每周吃不超过2次,每次50克;男性每天补充量别超过2500微克;如果要吃补充剂,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水分摄入管理
建议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早上空腹喝200毫升温水,能促进肝脏代谢。但如果是合并腹水的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控制饮水量,不能随便多喝。
除了日常防护,肝癌的三级预防体系也很重要:
一级预防(病因干预)
主要是针对病因做干预,比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高危人群(比如有乙肝家族史、经常接触血液的人)要筛查丙型肝炎抗体;还有控制酒精摄入,尽量少喝或不喝。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
肝癌高危人群(比如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要做一次甲胎蛋白检测加肝脏超声检查;如果指标有异常,要进一步做增强CT或MRI检查,尽早明确是不是肝癌。
三级预防(康复管理)
已经确诊肝癌的患者,要规范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有病毒感染的话);定期监测肝功能,了解肝脏情况;还要找肝病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医生一起,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最后要提醒的是,肝癌治疗一定要靠多学科协作,别轻信所谓的“替代疗法”,不然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平时要保持规律作息,尽量23点前入睡,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肝脏专项体检,早发现早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