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负责代谢的“重要工厂”,但它的病变往往悄悄发展,不容易被察觉。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肝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排第四,更让人担忧的是,超过7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本文结合2023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和大家聊聊肝癌防治的关键问题。
肝癌早期识别的三大临床线索
早期肝癌没有特别典型的症状,很容易被忽略,但如果出现这几个信号,得赶紧留意:
- 消化道小异常:如果连续2周以上没胃口、吃点东西就胀,别只当胃病,要注意有没有其他伴随症状;
- 代谢不对劲:3-6个月内体重突然掉了10%以上,或者血糖莫名波动,得警惕;
- 肝区疼或胀:右边肋骨下面持续隐隐作痛或胀疼,有的还会牵连到右肩背。
要提醒的是,出现这些症状时,肿瘤可能已经碰到肝包膜或附近组织了。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肝脏超声加肿瘤标志物检查,这种组合性价比最高。
肝癌高风险人群的五大监测指标
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这几类人得肝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很多:
- 乙肝病毒携带超过5年(HBsAg阳性持续5年以上);
- 长期大量喝酒的人(每天喝的酒精超过40克,持续10年以上);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 经常接触黄曲霉毒素的地区居民;
- 各种原因导致肝硬化的患者。
这些高风险人群,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增强CT或MRI,这种检查能查到小于2厘米的病灶,准确率高达92%。
肝癌治疗时机与晚期管理策略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研究发现,肿瘤直径不超过3厘米的单发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能达到60%-70%。但可惜的是,我国初诊的肝癌患者里,只有30%能做手术,主要是因为大家对症状不重视,拖到晚期才去医院。
晚期肝癌得靠多学科一起治:
- 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能让病情稳定的时间延长3-5个月;
- 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治疗,能让部分患者活得更久;
- 介入治疗:现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技术更先进了,能更好地控制肿瘤。
要特别强调的是,所有治疗方案都得经过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决定,规范治疗能让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超过24个月。
肝脏健康维护的四大科学路径
预防肝癌得从管好基础肝病开始:
- 打疫苗:新生儿和高危人群要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 调饮食:每周红肉别吃超过500克,多吃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
- 控体重:保持BMI在24以下,男性腰围别超过90厘米,女性别超过85厘米;
- 定期查:高风险人群每半年查一次肝功能和病毒载量。
还要注意:别长期吃伤肝的药,比如某些中草药、解热镇痛药,吃药一定要听医生的。
肝癌认知误区的科学解读
- 误区1:肝区疼是早期信号?其实疼的时候,肿瘤往往已经碰到肝包膜了,属于进展期的表现;
- 误区2:甲胎蛋白正常就没肝癌?不对,约3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是正常的,得结合影像学检查一起看;
- 误区3:单纯脂肪肝不会变癌?错了,重度脂肪肝患者得肝癌的风险比健康人高15倍。
建议大家从正规医疗渠道学健康知识,发现指标异常赶紧去医院,别自己上网查了就当诊断,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