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女性平时忙工作、顾家庭,常把肠道发出的“小信号”不当回事。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年发病率正以4.2%的速度增长,其中直肠癌占了60%以上。肛门作为消化系统的“末端出口”,其实是肠道病变的“晴雨表”——如果它“闹情绪”,很可能是肠道在“报警”,这五个信号一定要警惕:
一、排便规律突然变了,别不当回事 每个人正常排便次数不一样,但如果持续2周以上出现这些变化,得提高警惕:1. 排便次数骤增:每天排便次数比以前多了2倍以上;2. 排便困难:总觉得没拉干净(里急后重),蹲15分钟以上才能排出来;3. 拉不干净或费劲交替来:有时候觉得费老大劲才拉一点,有时候又总觉得没排完。要注意的是,普通便秘不会越来越严重,但如果是肿瘤堵了肠道,症状会一天天加重。
二、大便样子变了,可能是肠道在“报警” 健康大便应该是棕黄色、圆柱状的,如果出现这些样子,得留心:1. 细扁便:像铅笔一样细、扁的大便,直径不到2cm,可能是直肠里长了东西把肠道挤窄了;2. 黏液脓血便:大便里混着黏液和血,像胶冻一样;3. 黑亮便(柏油样):如果不是吃了动物血、铁剂,也排除了胃或十二指肠出血(比如胃溃疡),就得考虑直肠肿瘤碰破血管了。
三、肛门总难受?先分清是哪种问题 如果肛门总坠胀、疼,先别急着自己吃药,先分清原因:1. 肛周小毛病:痔疮出血一般是滴血,肛裂会伴着排便疼;2. 直肠发炎:溃疡性结肠炎除了黏液脓血便,还会有发烧、乏力这些全身症状;3. 肿瘤“搞事情”:如果肿瘤侵犯到肛提肌,会一直隐隐作痛,医生用手指检查(直肠指检)能摸到肿块。
四、教你做自己的“肠道观察员” 建议大家建个“排便小档案”,帮自己盯紧肠道状况:1. 记时间:每天几点排便,用手机备忘录记下来;2. 对图谱:对照“布里斯托大便分类图谱”(网上能查到),比如正常是4型,要是变成2型(硬球)或7型(稀水),就得注意;3. 找关联:吃了火锅、冷饮,或者用了某些药后,有没有拉肚子、便秘,记下来,看病时能给医生参考。
五、不想得肠癌?这3件事要坚持做
- 吃够“清肠菜”:每天膳食纤维要吃够25g,差不多是200g全谷物(燕麦、糙米)、500g绿叶菜(菠菜、西兰花)、200g水果(苹果、香蕉)——别用果汁代替水果,纤维都被打没了;2. 动起来:每周5次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40分钟,能让肠道蠕动快30%,帮着把大便排出去;3. 定期筛查:50岁以上每年查1次粪便潜血(看有没有隐血)+直肠指检;高危人群(比如有肠癌家族史、长期便秘/腹泻的人)45岁起每5年做1次肠镜(做之前要喝清肠药,把肠道排空)。
其实早期直肠癌并不可怕——如果肿瘤只长在黏膜层(没钻太深)、淋巴结没转移、没伤到血管或淋巴管,5年生存率能到85%-90%;但要是拖到肿瘤穿破肠道壁(T3-T4期)或转移了,生存率就只剩10%-15%,还得放化疗一起上,遭不少罪。
最后再提醒一句:如果持续2周以上排便不正常(比如次数变多、大便变细、带血),先做这几个检查:1. 直肠指检:医生用手指能摸到肛门往里8cm内的病变,很多早期直肠癌就是这么查出来的;2. 粪钙卫蛋白检测:查有没有肠道炎症;3. 多靶点粪便DNA检测:不用插管,查粪便里的肿瘤基因。要是这些检查有问题,再做肠镜取组织确诊。另外,女性朋友要注意,直肠前壁的病变可能和妇科毛病(比如子宫肌瘤)混淆,必要时要一起做妇科检查排除。
总结一下,肠道的“小信号”藏着大问题,都市女性再忙也得顾着自己的“肠健康”——早发现、早检查、早干预,才能把肠癌挡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