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像被砂纸蹭过似的难受?清晨刷牙忍不住干呕、说话时喉咙刺疼、夜里咳嗽变厉害……这些熟悉的症状,可能是慢性咽炎在“搞事情”。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很常见的问题,差不多每3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有不同程度的咽部慢性炎症,像教师、主播、厨师这类用嗓多、接触油烟或粉尘的职业,更是高发。有研究发现,连续咳超过2周的人里,近一半都和咽部炎症有关——这种“缠人”的慢性炎症,早就在悄悄影响现代人的生活了。
揭开咽炎致咳的五大诱因
咽部黏膜的上皮层比皮肤薄2/3,却要每天承受2万多次呼吸的“冲击”。要是病原微生物冲破了黏膜的防御,免疫系统会“反击”引发炎症:急性期黏膜又红又肿,像“草莓”一样;慢性期则会让黏膜下层的纤维增生,变成“鹅卵石”似的小疙瘩。
现代生活里,最常见的诱因有5个:
- 空气污染:PM2.5里的多环芳烃之类的有害物质,会粘在咽部黏膜上;
- 电子烟:里面的尼古丁盐雾化后,比传统香烟更刺激咽部;
- 张口呼吸:夜里用嘴呼吸,会让咽部湿度降到40%以下,特别干;
- 胃食管反流:胃酸反上来,会双重刺激咽喉;
- 用声过度:长时间大声说话,会让喉内压力异常升高,损伤咽部。
识别五大危险信号
和咽炎有关的干咳,其实有很明显的“特点”:
- 时间规律:早上刷牙时咳得更厉害,夜里躺平后症状变重;
- 诱发因素:一碰到冷热变化、粉尘多的环境,就容易咳;
- 伴随症状:90%的人会频繁清嗓子,还有人觉得喉咙里像卡了东西,吞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 检查特征:用间接喉镜看,咽后壁会有淋巴滤泡增生(就是小疙瘩);
- 病程: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者每年发作超过半年。
要注意的是,约15%的反流性咽炎患者症状不典型,比如耳朵闷、声音哑,这种情况往往需要耳鼻喉科和消化科一起治。
构建三级防护体系
对付慢性咽炎,得用“阶梯式”的管理方法:
基础防护措施(日常必做):
- 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以用加湿器);
- 用温盐水交替漱口(先温盐水,再清水,能清洁黏膜);
- 多吃点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亚麻籽;
- 连续用嗓45分钟,就歇5分钟,别说话或者小声说。
强化护理方案(症状期用):
- 用生理盐水做雾化吸入(湿润咽部);
- 定期清理咽部的分泌物(比如用棉签轻轻擦,别太用力);
- 用黏膜保护制剂(帮黏膜修复);
- 辅助做低能量激光理疗(缓解炎症)。
医疗干预手段(得听医生的):
- 局部用抗炎药(针对炎症);
- 如果有过敏,配合鼻腔冲洗(减少过敏原刺激);
- 特别顽固的,可能需要神经阻断术;
- 做呼吸控制的康复训练(比如练习用鼻子呼吸)。
就医指征判断
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赶紧去医院:
- 声音哑超过3周还不好;
- 吞东西费劲,还变瘦了;
- 咳血或者痰里有血;
- 脖子上突然长了肿块,长得还快;
- 发烧超过38.5℃,一直不退。
40岁以上长期吸烟的人,如果持续干咳,得先排除肿瘤的可能。医生可能会做动态喉镜、24小时pH监测之类的检查,把咽喉的情况摸清楚,再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慢性咽炎虽然“缠人”,但只要能早识别症状、避开诱因,再做好日常防护和阶梯式管理,就能有效缓解。要是出现危险信号,千万别拖着,及时找医生才是最保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