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大家都熟悉的小毛病,但有些“像感冒”的症状可能藏着鼻咽癌的风险。其实两者的核心区别很明显——感冒像夏天的雷阵雨,来得急、去得快;而鼻咽癌早期症状像梅雨季的阴雨天,持续不断还慢慢加重。下面从症状、病程、检查和就医四个方面,帮大家把这两种情况分清楚。
症状特征:感冒是“急脾气”,鼻咽癌是“慢缠人”
感冒的症状像雷阵雨,发作快、缓解也快。典型表现就是鼻塞、流鼻涕、喉咙痛、打喷嚏,可能还会有低烧(一般不超过38.5℃)、四肢酸懒无力这些全身反应。感冒引起的鼻塞大多是“交替性”的——比如躺着的时候一侧堵,翻个身可能就换另一侧,单侧堵塞的时间通常不超过3小时。
鼻咽癌的早期症状则像阴雨天缠人,持续存在还逐渐加重。约78%的患者第一个出现的症状是单侧鼻塞,而且不会像感冒那样交替缓解;更典型的是回吸涕血——早上起床后,吸一下鼻子再把分泌物吐出来,或者擤鼻涕时,会发现里面带血丝(这和感冒常见的“鼻腔前端出血”不一样,感冒多是擤鼻子时直接流鼻血)。另外还有持续性单侧耳鸣,耳朵像塞了一团棉花,听声音越来越不清楚,这种耳鸣不会自己消失。
病程规律:感冒“能自愈”,鼻咽癌“越拖越重”
感冒是典型的“自限性疾病”——不用药也能好,症状最严重的2-3天后会慢慢减轻,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10天。但如果“感冒”症状超过2周还没好,甚至越来越重,一定要警惕:
- 单侧头痛持续不缓解,吃止痛药也没用;
- 脖子上长了无痛的硬肿块,摸起来固定不动;
- 看东西有重影,或者脸部发麻、没知觉;
- 睡觉突然被剧烈偏头痛疼醒,痛感凌晨更明显。
鼻咽癌的发展是“渐进式”的:早期可能只是偶尔鼻塞,慢慢会出现耳鸣、看东西重影、脸部麻木;如果没及时治疗,肿瘤侵犯到颅底时,会引发剧烈头痛——往往凌晨发作,疼得人从睡梦中惊醒,普通止痛药根本压不住。
检查手段:感冒查“炎症指标”,鼻咽癌查“鼻咽和病毒”
感冒时做血常规,能帮医生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超过70%),或者C反应蛋白明显上升,可能是细菌感染,医生会据此判断要不要用抗生素。
而鼻咽癌的确诊需要“三步检查”:
- 鼻咽内镜:医生用一根带摄像头的细管从鼻子伸进去,直接看鼻咽部有没有异常增生的组织或溃疡;
- EB病毒检测:大多数鼻咽癌患者的EB病毒抗体是阳性的,但不能只看这一项,得结合其他检查;
- 影像学检查:MRI能清楚显示肿瘤有没有侵犯周围组织,PET-CT可以查有没有远处转移。
这里要提醒:40岁以上、长期吸烟、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如果持续鼻塞超过1个月,一定要去做专业筛查——别等症状严重了才重视。
就医指南:出现这些组合症状,赶紧去耳鼻喉科
如果有以下“危险组合”症状,建议48小时内到耳鼻喉科就诊:
- 单侧鼻塞+鼻涕带血+耳鸣;
- 持续头痛+脖子上有硬肿块;
- 看东西重影+脸部麻木。
医生可能会开这些检查:
- 鼻咽部CT/MRI:看鼻咽部的结构有没有被肿瘤破坏;
- EB病毒抗体谱:比如VCA-IgA、EA-IgA这些指标,辅助判断;
- 颈部超声:查脖子上的淋巴结有没有转移;
- 鼻咽活检:从鼻咽部取一点组织做病理检查,这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
最后要强调的是,早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80%,但很多患者因为把症状当成普通感冒,拖到晚期才治疗,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所以提醒大家:如果“感冒”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者有上面说的危险信号,千万别硬扛——早检查、早确诊,才能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