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凉水或吃冷饮时牙齿突然刺痛,可不是“牙齿娇气”,很可能是口腔疾病的早期信号。从口腔医学角度看,这种冷刺激痛背后藏着3种常见问题,早搞清楚才能针对性解决。
喝凉水牙痛的3个常见原因
- 牙髓发炎:封闭腔里的“压力爆炸”
比如龋齿烂得太深,细菌钻进牙齿内部的牙髓(俗称“牙神经”)引发炎症。牙髓腔是封闭的,炎症会导致里面渗出液增多、压力变大,直接压迫神经。喝凉水时,牙髓里的血管突然收缩,本来就高的压力更不均衡,瞬间就会疼得厉害。数据显示,约68%的急性牙髓炎患者,都会先出现喝凉水疼的症状。 - 牙本质暴露:“水管里的水晃荡”
牙齿外面的“保护层”(牙釉质)磨掉了(比如长期刷牙太用力、啃硬东西),或者牙龈萎缩导致牙齿颈部出现楔状缺损,里面的牙本质小管就会露出来。牙本质小管里有液体,温度变化(比如喝凉水)会让液体快速流动,直接刺激神经——就像水管里的水突然晃荡,碰到了“疼痛开关”。而且露出来的小管越多,对冷的敏感度越高。 - 牙齿隐性损伤:看不见的“裂缝陷阱”
牙齿有隐裂(比如咬核桃、啃骨头硌出来的小裂缝),或者补牙材料和牙齿之间有微小缝隙,这些损伤肉眼很难发现,但咀嚼时裂缝会微微张开。喝凉水时,冷水渗进裂缝刺激神经,疼起来是一阵一阵的。约37%的隐裂牙患者,初期就是靠“喝凉水疼”发现问题的,很容易被当成普通敏感忽略。
疼得厉害?分3级应对
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和触发难度,可以简单分3级处理:
Ⅰ级(轻度敏感):偶尔疼一下,喝凉水瞬间刺痛,马上消失
- 用含氟牙膏(选氟含量1000-1450ppm的,刚好够保护牙齿);
- 刷牙别太用力,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毛和牙齿呈45度角,轻轻刷);
- 每6个月去洗次牙、检查牙周;
- 别用酸性饮料(比如可乐、果汁)直接漱口,会腐蚀牙釉质。
Ⅱ级(中度敏感):疼得更频繁,喝温的也会疼,或持续几秒
- 赶紧找医生做冷热测试,确认哪颗牙有问题;
- 可能需要补牙(用复合树脂)或做嵌体,填上缺损的地方;
- 配合用含钾离子的脱敏剂(比如脱敏牙膏、药膏),缓解敏感;
- 别吃温度骤变的食物,比如刚喝热粥又啃冰棒,牙齿扛不住。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疼,不喝凉水也疼,或晚上疼得睡不着
- 立刻去医院做锥形束CT(牙片),看深层有没有感染;
- 可能需要做显微根管治疗(抽牙神经);
- 治疗后要做牙冠(全冠)保护牙齿,避免裂开;
- 听医生的话调整咬合,比如别用患牙咬硬东西。
不想疼?4个预防方法超有用
- 温度缓冲:吃冷饮前先“过渡”
吃冰饮、冰淇淋前,先含口温水漱漱口,给牙齿建立“温度过渡层”,别直接刺激牙神经。 - 酸后护齿:30分钟内补“钙磷”
吃了酸性食物(比如柠檬、醋、果醋沙拉)后,别立刻刷牙(会越刷越薄),等30分钟用含钙磷的漱口水漱口,帮牙齿补充矿物质,修复牙釉质。 - 磨牙防护:做个“夜间护齿垫”
晚上爱磨牙的人,让医生做个个性化咬合垫,别把牙釉质磨没了——很多人牙本质暴露,就是磨牙磨的。 - 定期检测:每年查2次“敏感度”
每年去口腔科做2次牙本质敏感度检测,早发现早期的磨损或隐裂,比疼起来再治管用。
别拖!这些情况必须立刻看医生
数据显示,43%的患者如果不管“喝凉水疼”,3个月内可能发展成不可逆牙髓炎(牙神经坏死),到时候就得抽神经了。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干预:
- 敏感或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3天);
- 不碰冷的也疼,或晚上疼得睡不着;
- 疼的范围变大,从一颗牙扩散到一片。
建议在症状出现1-2周内找医生,早期治疗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比如根尖周炎),治疗成功率也更高。
总之,喝凉水牙疼不是“小毛病”,而是口腔在提醒你:“里面有问题了!”不管是轻度敏感还是剧烈疼痛,早查原因、早处理,才能保住牙齿的“生命力”——毕竟,没有什么比喝冷饮时“痛快不疼”更幸福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