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咽痛超过3天还没好,还伴随发烧、乏力等全身症状,就得重视起来,好好评估病情了。有研究发现,超过六成上呼吸道感染的人自己乱用药,反而容易耽误治疗。下面从症状识别、家庭护理到要不要去医院,给大家讲清楚怎么应对。
一、怎么分辨咽痛是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
当咽痛是主要不舒服的时候,得留意它是怎么发作的,还有哪些一起出现的症状。
病毒性感染(占80%-85%)的典型表现:
- 慢慢开始疼,疼得不算太厉害;
- 喉咙里总像有东西卡着,又干又痒,交替出现;
- 体温在37.3℃到38.5℃之间波动;
- 喉咙后壁能看到零散的小凸起。
细菌性感染的表现更急更重:
- 突然发作,疼得特别厉害(比如疼到没法好好说话、咽口水都疼);
- 吞咽困难,连吃饭喝水都受影响;
- 体温一直超过38.5℃,连续2天没降;
- 喉咙里有黄色/白色的脓痰,或者小凸起连成片。
二、又鼻塞又低烧,要注意什么?
如果又鼻塞又低烧,不同情况对应不同问题:
- 病毒性感染:鼻涕像清水一样,体温慢慢往上升;
- 细菌性感染:黄脓鼻涕超过5天没好,体温一直很高;
- 非感染性因素:如果还有打喷嚏、眼睛痒等过敏症状,吃抗过敏药能缓解,可能是过敏引起的。
三、家庭护理要怎么做?
根据权威建议,家庭护理可以照着下面的标准来:
1. 环境管理
- 保持房间湿度在40%到60%之间(太干或太湿都不好);
- 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 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空气中的病菌。
2. 缓解咽痛的小方法
- 用温盐水漱口(一杯温水加半小勺盐,轻轻漱喉咙);
- 喉咙疼得厉害时,用冷毛巾敷15分钟,间隔2小时再敷;
- 尽量少说话,每天至少让嗓子歇3小时(比如别喊、别唱K)。
3. 吃什么能帮着恢复?
- 每天吃够200mg维生素C(比如1个橙子加半根香蕉,或者吃点猕猴桃);
- 成人每天可以补12.5mg锌(比如吃点瘦肉、坚果、贝类);
- 每天喝够2000ml水(大概4瓶矿泉水),保持喉咙湿润。
四、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可以用下面这几个标准判断要不要找医生:
1. 呼吸有问题
- 呼吸时脖子前面、锁骨窝、肋骨之间的皮肤往里凹(三凹征);
- 每分钟呼吸超过25次(比如喘得厉害);
- 用血氧仪测出来血氧低于95%(觉得胸闷、气短)。
2. 喉咙局部越来越严重
- 脖子上的淋巴结一天内肿了超过2cm(比如比鸡蛋还大);
- 张嘴张不大,连2个手指都塞不进去(小于3cm);
- 没法正常吞咽,连水都难喝,超过1天。
3. 全身症状越来越重
- 高烧超过3天没退;
- 一天内体温忽高忽低,差超过2℃(比如早上37℃,晚上39℃);
- 出现意识不清、反应迟钝等情况。
五、这些错误认识要纠正!
1.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病毒性感染不用吃抗生素,吃了也没用;如果是细菌感染,得满足几个条件(比如高烧、扁桃体化脓、脖子淋巴结肿)才需要考虑用抗生素,别自己随便吃。
2. 发烧不是越高越要吃药
体温不超过38.5℃时,先试试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毛巾擦额头、腋窝);如果用退烧药,要间隔4到6小时才能再用,别用太多。
3. 输液不是“好得快”
如果没有脱水(比如没频繁吐、拉,不渴),不用输液;口服补液体(比如喝淡盐水)和输液效果差不多,能口服就别输液。
六、平时怎么预防咽痛复发?
根据研究,长期预防可以这么做:
1. 增强免疫力
- 让体内维生素D保持在30ng/ml以上(比如每天晒15分钟太阳,吃点深海鱼、鸡蛋);
- 补充益生菌至少3个月(比如喝酸奶,或者吃益生菌补充剂);
- 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比如快走、慢跑、游泳(中等强度,心跳加快但能说话)。
2. 练喉咙肌肉
- 每天练喉咙:拉长声音发“啊——”,每次10秒,做10次;
- 每天做5分钟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缩回去);
- 用干净的压舌板轻轻刮喉咙后壁,每天10次(别太用力)。
持续咽痛是身体在报警,通过观察症状、做好家庭护理、及时判断要不要去医院,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如果咽痛超过1周还没好,或者出现呼吸困难、高烧不退、意识不清等情况,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做专业检查。平时做好预防,比如规律运动、补充维生素,能减少复发的可能,建议定期做健康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