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是运动中特别常见的损伤,占所有运动损伤的40%以上。掌握科学的应急处理和后续康复方法,对恢复效果至关重要,下面就给大家讲清楚损伤后的规范处理要点。
一、急性期现场处置:记住“制动、冷敷、加压、抬高”
- 立刻停止活动,避免二次损伤
发生扭伤后,千万不要再让受伤的脚踩地用力,赶紧用没受伤的腿支撑着慢慢挪到安全的地方。研究显示,继续活动会让韧带二次受伤的风险增加2.3倍,所以一定要先停下来。 - 正确冷敷,减轻肿疼
建议用裹着毛巾的冰袋或者专门的冷敷袋(温度别太低,大概15-20℃就行),每次敷15分钟,歇30分钟再敷。注意别敷太久,超过20分钟可能会让血管反而扩张,还容易冻伤皮肤。 - 加压包扎,减少肿胀
用弹性绷带在内脚踝、外脚踝和足弓这三个地方重点包扎,让脚踝保持稍微往上勾的姿势(大概45度),包扎的松紧度要合适,别太松也别太紧。临床试验显示,这种方法能让肿胀消退速度快35%。 - 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把受伤的脚垫高到比心脏高15厘米左右,比如躺着的时候,后背稍微垫个枕头(大概30度角),膝盖稍微弯一点(15度左右)。研究发现,每多垫高5厘米,静脉回流速度能快17%,这样肿得没那么厉害。
二、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有下面任何一种情况,别犹豫,立刻去看医生:
- 受伤6小时后还没法用受伤的脚稍微踩点力;
- 淤青的范围比5元硬币还大(大概直径2.5厘米);
- 受伤的脚有麻木、刺痛或者放射性的疼;
- 脚踝看起来变形,或者能做出不正常的动作;
- 疼得越来越厉害,没有缓解的趋势。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要是超过6小时才去治疗,以后继发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风险会增加40%,所以一定要及时就医。
三、循序渐进康复:分三个阶段练
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要慢慢来,分三期进行:
急性期(1-7天):练脚部小肌肉
刚受伤的前一周,重点练脚里面的小肌肉,比如用脚趾抓毛巾,每天练3组,每组10次,能帮着维持脚部力量。
亚急性期(2-4周):练单腿平衡
受伤2-4周时,可以开始练单腿站立——站在软垫子上,用没受伤的腿先练,慢慢过渡到受伤的腿,维持时间从30秒逐渐增加到3分钟,帮着恢复关节稳定性。
恢复期(4周后):练变向和跳跃
受伤4周后,就可以练更复杂的动作了,比如Z字形跑、单脚连续跳绳。能连续完成30次单脚跳绳,说明恢复得不错。
四、平时怎么预防崴脚?
- 选对鞋子:高帮运动鞋能把崴脚的发生率降低52%,运动时尽量穿这种鞋;
- 用对护具:功能性踝关节支具的防护效果是传统绷带的3倍,容易崴脚的人可以备一个;
- 练关节稳定性:每周做3次弹力带抗阻训练(比如用弹力带拉脚做勾脚、绷脚的动作),坚持8周能让关节稳定性提升28%。
五、什么时候能重新运动?看这3个测试
想恢复运动,得先通过这几个测试:
- 闭着眼睛单脚站30秒;
- 单脚连续跳绳30次;
- 能顺利完成变向跑(比如Z字形跑)。
另外,拍片子显示韧带长好了,关节稳定性达标,才能慢慢恢复激烈运动,比如打球、跑步。
总之,踝关节扭伤后,先做好现场的“制动、冷敷、加压、抬高”,出现危险信号赶紧就医,之后按阶段一步步康复,平时注意预防,才能更快回到运动状态,减少慢性疼痛或不稳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