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疼痛通常是持续的钝痛,晚上会更明显,很多人因为睡姿不对或受凉,早上起来关节僵得动不了。这种疼和关节囊发炎、晚上肌肉张力变化有关。而肩袖炎的疼主要在肩膀外侧,比如抬手、胳膊往外展的时候,会突然刺痛,这是因为肌腱损伤的地方被牵拉到了。
活动受限有玄机
肩周炎的活动受限是“全方位”的——不管是自己主动动(比如抬手)还是别人帮着动(被动活动),前屈、后伸、往外展都费劲,就像肩膀“冻住了”,连梳头、穿衣服这种日常事都难。这是关节囊粘在一起导致的“冻结肩”现象。而肩袖炎的活动受限是“挑方向”的:自己抬胳膊抬不起来,但别人帮着抬能到正常范围,这不是关节结构坏了,是肌腱伤了没力气。
自检方法教科书
教两个在家就能测的简单方法:第一个是“墙面爬行测试”——对着墙站,双手手指尖抵着墙慢慢往上爬。肩周炎患者一般只能爬到胸前高度,肩袖炎患者爬到耳垂那么高时,会疼得爬不上去。第二个是“抗阻测试”——把患侧胳膊贴紧身体,试着慢慢往侧方平举(像招财猫那样),肩袖炎患者在抬到30度以内时,会觉得没力气,但如果有人托住胳膊,就能完成正常抬举。
影像检查黄金标准
自检只能当参考,确诊还得靠专业影像。磁共振(MRI)能清楚看到肩袖肌腱有没有断,诊断肌腱撕裂的准确率高达95%;超声能动态观察肌腱运动时的滑动情况,更灵活。50岁以上的人,建议加做X线检查,排除钙化性肌腱炎——这种情况在肩袖损伤里占25%左右。
治疗策略双轨制
肩周炎治疗的核心是恢复关节活动度,要慢慢来:先做渐进式拉伸训练(比如慢慢抬胳膊够头顶),再配合热疗(比如热毛巾敷肩膀)。临床研究显示,规范治疗6个月,80%的患者功能能改善。肩袖炎要分阶段:急性期得歇着,别乱动;慢性期要练针对性肌力(比如举小重量哑铃)。最新研究说,体外冲击波对早期肩袖损伤有效,但得找专业医生指导。如果保守治疗没用,肌腱全层撕裂了,可能得手术修复。
预防保健新理念
建议用“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比如久坐、经常抬胳膊的人),每工作40分钟做“肩颈呼吸操”——耸肩10次,每次耸肩时配合深呼吸;二级预防适用于刚有早期症状的人,比如肩膀有点酸,可以靠墙做肩部画圈训练(胳膊贴墙,慢慢顺时针、逆时针绕圈);三级预防针对康复期的人,用弹力带做渐进抗阻训练(比如拉弹力带抬胳膊)。研究显示,这样系统预防,肩部损伤复发率能降40%。
专业康复指导
确诊后得按自己的情况制定康复方案:肩周炎可以做摆锤训练(弯腰让胳膊像钟摆一样左右、前后晃)、肩胛交叉牵拉(一只手抓另一只胳膊肘,往对侧肩膀拉);肩袖损伤要重点练冈上肌(比如侧平举小重量哑铃)、三角肌中束(胳膊往外展)。物理治疗师会根据你关节能弯多少、肌肉有力没力,配热敷、电刺激、手法按摩这些综合方法。康复期别提重东西,睡觉建议侧躺,膝盖弯着,减轻肩膀压力。
就医时机选择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持续疼超过2周没缓解,晚上疼得醒过来,胳膊越来越没力气。如果是外伤后突然巨疼、关节变形或者胳膊麻,得赶紧挂急诊。临床数据显示,早期干预能让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周期缩短30%。
总之,肩周炎和肩袖炎虽然都表现为肩膀疼,但疼的特点、活动受限的方式不一样,治疗和预防也有区别。早发现、早找专业医生确诊,跟着做个性化康复,才能更快恢复肩膀功能,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