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缺失不仅影响吃饭、说话等口腔功能,还可能引发邻牙移位、咬合紊乱等问题。现代口腔修复主要有三种主流方法:固定假牙、活动假牙和种植牙,各自有不同的适用情况和特点。
固定假牙的特点
固定假牙需要磨小旁边的健康牙(基牙)来做支撑,把人工牙和基牙连在一起形成“固定整体”。它的咀嚼效率不错,能达到天然牙的85%-92%,适合缺1-3颗牙、且旁边牙齿健康的人。治疗周期约2-4周,但要注意:被磨的基牙比天然牙更容易蛀牙,风险高30%。平时要用牙间隙刷清洁基牙与假牙的边缘,每18个月找医生调整一次。
活动假牙的特点
活动假牙是可以摘戴的,靠基托(支撑假牙的底座)和卡环(固定用的金属钩)固定。现在有新型热塑性树脂基托,比传统金属基托薄42%,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更小(生物相容性提升60%)。它的咀嚼效率是天然牙的60%-70%,每年损耗率约3%-5%。维护成本相对低,但每天要摘下来清洁,晚上戴著可能影响口腔黏膜恢复。
种植牙的特点
种植牙是通过手术把钛合金种植体(类似“人工牙根”)种进牙槽骨里,等骨头和种植体长在一起(骨结合)。2022年数据显示,种植牙五年存留率达94.7%,但对骨量有要求:牙槽骨宽度至少5.5mm、高度至少8mm;如果骨量不够,要先做骨增量手术,会多花4-6个月。全口种植牙每年维护费用约500元,需定期检查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情况——如果吸收超过2mm,得调整治疗方案。
怎么选修复方案?看5个核心指标
选方案要综合考虑以下5点:
- 骨组织条件:用锥形束CT测骨密度,≥D3级适合种牙;活动假牙对骨吸收耐受度高,即使骨头吸收70%也能戴。
- 经济成本:固定假牙初始费用3000-6000元,种植牙全周期(含维护)约15000-25000元。
- 功能需求:像职业厨师这种需要大咀嚼力的人,种植牙平均咬合力138N,比另外两种更适合。
- 依从性:有认知障碍的人适合固定假牙(不用摘戴);活动假牙每天要摘戴3次以上,很多人难以坚持。
- 系统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超过8%的话,种牙失败风险高2.8倍,需先找内科医生评估。
技术发展趋势
2023年国际口腔医学研讨会提到,增材制造技术能把种植体表面粗糙度控制在1.2-2.8μm,让骨结合强度提升27%;还有生物传感器技术,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能实时监测种植体有没有松动。不过要注意:这些新技术还在研究阶段,临床应用需更多证据支持。
选牙齿修复方案是个综合过程,建议先做全景X线片和牙周检查,再结合每种假牙的预期使用寿命(固定假牙5-8年、活动假牙5-7年、种植牙15-20年)来评估。不管选哪种,都要定期维护——每6个月找医生调咬合、检查口腔黏膜,才能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