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把颈椎病引发的三角肌疼痛当成普通肩周炎,其实这种疼痛和颈椎间盘退变压迫神经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不少肩部放射性疼痛都和颈椎病变有关,要科学干预得从调节神经通路入手。
药物干预:控制炎症、缓解肌肉痉挛
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身体里的前列腺素合成,既可以抗炎又能缓解疼痛,短期服用能减轻痛感,但要注意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肌肉松弛剂乙哌立松能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异常兴奋信号,对痉挛引起的疼痛效果明显,一定要遵医嘱控制用药周期。
神经阻滞:精准阻断疼痛信号
现在有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技术,能精准定位干预部位。通过注射局麻药暂时阻断疼痛信号传递,研究证实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椎旁阻滞的方法,多数患者做完24小时内就能见效。这个操作得在无菌环境下做,单次治疗大概15分钟。
物理疗法:冷热交替促循环,电刺激辅助镇痛
急性期用冰敷,每次15分钟,能减慢局部神经传信号的速度,减少炎症渗出;慢性期换成热敷,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加快代谢废物排出。冷热交替的话,先收缩血管再扩张,像“泵”一样促进循环,效果更好。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用高频电流阻断疼痛信号,配合热疗一起用,能让镇痛时间更长。
运动康复:系统训练恢复肩膀功能
要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做渐进式训练,重点抓三个方面:
- 关节松动术:通过康复师帮你被动活动肩膀,恢复正常的运动范围,重点改善肩膀往外转的受限问题;
- 离心收缩训练:练三角肌中束的离心控制能力,比如用弹力带做抗阻练习;
- 本体感觉重建:像闭眼单臂画圈这样的平衡训练,增强肩胛骨和胸壁连接的稳定性。 有数据显示,坚持6周系统康复训练后,患者肩膀活动范围能明显变大,疼痛复发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日常要注意:
- 避免单侧肩膀背太重的东西;
- 工作间隙多做肩颈放松动作;
- 睡觉尽量侧躺,肩膀稍微弯一点。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 疼痛伴随胳膊放射性麻木;
- 晚上疼得醒过来,而且持续不缓解;
- 肩膀活动范围明显变小。
现在医学已经形成了“药物-物理-运动”三维干预体系,建议大家在症状缓解后就开始做预防性康复训练,坚持强化核心肌群,让颈椎更稳定,才能有效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