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纤维肌痛与睡眠障碍的双向困境
我们采访了克利夫兰诊所睡眠障碍中心主任Michelle Drerup博士,探讨纤维肌痛患者睡眠障碍的复杂管理问题。
纤维肌痛的临床管理极具挑战性,特别是对于那些渴望获得优质睡眠的患者。尽管医学界对纤维肌痛相关症状(包括疼痛、认知功能障碍、僵硬和情绪障碍)的研究已取得进展,但慢性疼痛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双向关系仍未得到充分认知和有效干预。研究表明,高达90%的纤维肌痛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这表明临床治疗策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纤维肌痛患者常反映其睡眠浅表、易中断或缺乏恢复性,"Drerup博士在接受《风湿病学顾问》采访时指出:"多导睡眠图数据显示,这类患者在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阶段常出现觉醒现象,导致慢波睡眠时间减少。"
睡眠不足与慢性疼痛往往相伴而生,即便健康人群也是如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不安腿综合征在风湿性疾病患者中更为常见,而部分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可能引发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健康人群的睡眠剥夺实验显示,其症状会模拟纤维肌痛特征,如肌痛和疲劳。这表明睡眠障碍不仅是疼痛的后果,也可能成为疾病发生发展的诱因。"
纤维肌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睡眠相关研究持续深入。目前已知尚无单一有效疗法能够实现规律的恢复性睡眠。"治疗需采用多维度方案,"Drerup博士强调:"由于证据有限且缺乏特异性靶点,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
治疗面临的障碍包括:睡眠障碍可显著降低疼痛阈值,合并睡眠问题的慢性疼痛患者往往疼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伴有更高的致残率、更低的体力活动水平,以及抑郁、灾难化思维、焦虑和自杀意念风险。
"风湿科医生应重视纤维肌痛患者的高睡眠障碍发生率,需常规进行睡眠评估。"Drerup博士提醒道:"注意某些药物可能加重睡眠问题,同时注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共患病的管理。"
药物治疗干预
制定药物方案需权衡止痛药对睡眠的负面影响,以及助眠药对疼痛的潜在影响。因患者常存在多重用药,需特别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BZRAs)
该类药物包括传统苯二氮卓类(依他唑仑、氟西泮、三唑仑)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类)。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运动控制受损、认知障碍和头痛,且可能引发梦游、梦中驾驶等异常行为,尤其在与酒精或镇静剂联用时风险更高。
褪黑素
人体松果体自然分泌的激素,可调节昼夜节律。补充褪黑素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显示,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睡眠干扰评分改善更明显。
苏沃雷生
作为选择性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在交叉对照试验中显示出延长睡眠时间和降低疼痛敏感性的作用,且无夜间残留效应,但未改善睡眠阶段指标。
非药物干预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CBT-I)
作为慢性疼痛相关失眠的首选心理疗法,CBT-I通过调整对睡眠的负面认知和建立规律作息,可显著改善失眠症状、睡眠质量和疼痛水平。
运动疗法
规律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身体功能和疼痛症状,打破"疼痛-静止-睡眠恶化"的恶性循环。
瑜伽与正念疗法
特定类型的瑜伽结合呼吸控制和身心觉察训练,被证实可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睡眠质量。
治疗依从性管理
由于疾病特性和社会认知偏见,纤维肌痛患者常面临污名化压力,合并症如抑郁、认知障碍("纤维雾")可能进一步影响治疗依从性。Drerup博士建议:"通过有效干预睡眠问题,可显著提升患者整体健康水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