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膝关节康复关键是科学分阶段训练,通过一步步调整的动作,慢慢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下面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整理了易懂的康复指南:
康复初期:被动弯腿要“稳”
术后 early 得在医生指导下做被动关节活动——要么用持续被动运动仪(CPM机),一开始角度别超过30度,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没有机器的话,找专业康复治疗师帮着做关节松动手法。不管用哪种方式,都得严格按照医生说的范围来,别使劲拉,不然会影响骨头愈合。
主动训练:慢慢激活肌肉
等骨折处初步长好(得拍片子确认),就能开始主动动膝盖了。推荐先做“坐位小腿悬垂训练”:坐在床沿,让小腿自然耷拉着,通过收缩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就是大腿前面摸起来硬的肌肉),慢慢弯腿、伸腿。想加难度的话,可以用弹力带辅助——阻力别太大,能标准完成动作就行。要是训练时疼得厉害,赶紧停下,调整力度。
三阶段康复:按时间走不着急
康复得一步步来,不同阶段重点不一样:
- 急性期(术后0-2周):被动弯腿角度不超过30度;每天多做“踝泵运动”(勾勾脚尖、绷绷脚面),预防腿上血栓;每天冰敷3-4次,每次15分钟。
- 亚急性期(术后2-6周):被动弯腿角度可以加到60度;开始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大腿肌肉绷紧但不移动膝盖);用助行器帮忙慢慢走路。
- 恢复期(术后6-12周):主动弯腿、伸腿要尽量达到正常范围;练“本体感觉”(比如站在平衡垫上稳重心);根据复查结果,慢慢试着让伤腿负重走路。
别踩这些误区!
- 疼不是“练到位”:训练时的疼痛评分别超过3分(0分不疼、10分最疼),疼得厉害肯定是动作不对。
- 不是越不动越好:长期憋着不动,关节会黏在一起变僵硬,得在医生说的安全范围内适量动。
- 别自己加速:偷偷加训练量,可能让骨头里的内固定松掉,必须定期复查,让医生评估进度。
居家要盯着这4点
- 记活动度:用量角器测膝盖能弯、能伸的角度,每周记下来对比——有没有进步一看就知道。
- 测肌肉围度:量膝盖骨上方10厘米的大腿围,要是两边差距超过1厘米,得注意肌肉萎缩。
- 消炎症:训练后冰敷15分钟,再用弹力绷带缠上膝盖加压,能减轻肿。
- 练功能动作:慢慢试着单腿站30秒、自己上下台阶——这些基础动作能帮你判断恢复情况。
这些“红线”别碰
- 所有训练都得康复医生同意了再做,别自己瞎练。
- 做了内固定的患者,别做旋转膝盖的动作(比如扭着腿走路)。
- 把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以内(比如1米7的人别超过72.5公斤),减轻关节压力。
- 定期拍X片,看骨头有没有长好。
最后要说的是,系统化康复能帮大多数人在3-6个月内恢复基本功能。建议记本康复日志,把每天的训练、角度、疼不疼都写下来,有问题及时找康复医生调方案。早跟着规范做,能大大减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这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