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口腔黏膜其实很敏感,接触60-70℃的热刺激就可能被烫伤。根据烫伤深度,主要分为三级:Ⅰ度是表皮层损伤,Ⅱ度是真皮浅层损伤,Ⅲ度是全层组织损伤。不同程度的烫伤,处理方法大不一样。
Ⅰ度烫伤:在家就能处理的轻度损伤
如果只是局部红肿、有点疼,没破没烂,不用慌,在家做好这几点:1. 立刻降温:用8-12℃的冷水含漱一会儿,能快速降低黏膜温度,缓解疼痛,间隔一段时间可以再含一次;2. 保护创面:用含甘油或羧甲基纤维素的口腔凝胶,涂在烫伤处能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说话、吃东西时的摩擦刺激;3. 调整饮食:吃25-40℃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粥、软面条),别碰太酸的食物(像pH值小于4的果汁、醋)和含酒精的饮品,避免刺激黏膜。还有临床观察发现,冷藏酸奶里的乳酸菌有助于调节口腔菌群,可能加速修复,但要选每100ml糖含量低于5g的,糖太多反而会影响恢复。
Ⅱ度及以上:别自己扛,找专业医生
如果起水疱、黏膜糜烂甚至渗液,说明损伤到真皮层了,得赶紧找医生,避免感染:- 抗感染:医生会用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过氧化氢含漱液,前者抑制有害细菌,后者消毒创面;- 止疼痛:局部喷利多卡因喷雾,保持15厘米左右的距离均匀覆盖,缓解疼痛;- 保湿润:用蜂蜡和凡士林做的医用口腔保护蜡,覆盖在创面上保持湿润,利于修复。要注意,含糖皮质激素的口腔膏得严格遵医嘱用,长期用可能引发念珠菌感染,别自己乱涂。
想加速修复?试试这些方法
黏膜修复得靠“气血足、营养够”,研究发现这几点能帮上忙:1. 光疗:用波长650nm的低能量激光照射,能促进细胞生长,但得用专业设备,找医生操作;2. 补营养:维生素B2和B12参与细胞能量代谢,适当补充对修复有帮助;3. 练呼吸:试试腹式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能提高局部血氧饱和度,帮黏膜“补氧”。研究显示,坚持呼吸训练的人,愈合时间比没练的短1.5天左右。
这些情况要紧急就医,别拖延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说明可能感染或损伤加重,立刻去医院:- 疼痛越来越厉害,或者72小时都没缓解;- 创面冒出黄绿色脓;- 张口困难(张不开3厘米)或咽东西费劲;- 发烧超过38℃且持续24小时以上。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的人(比如长期吃免疫抑制剂的),黏膜修复速度会慢一半,建议烫伤后24小时内找医生评估。
防大于治:做好这三点,少遭烫伤罪
- 练耐受:从50℃左右的温水开始逐步适应,训练口腔对温度的敏感度,增强TRPV1受体的耐受力;2. 用工具:选带温度提示的餐具(比如汤匙末端变色就说明超过60℃),避免直接接触高温食物;3. 补营养:每天补充一点Omega-3脂肪酸,增强细胞膜的抗热稳定性。还有研究发现,每天喝55℃左右温水的人,口腔黏膜的热应激蛋白HSP70表达量会提高20%以上,自我保护能力更强。
口腔黏膜烫伤看着小,但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甚至更严重的问题。轻的在家护理,重的及时找医生,平时做好预防,才能让口腔少受“热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