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流鼻血还反复头晕时,要小心可能是血液系统出了问题。这种异常出血往往提示凝血功能出了问题——当鼻腔黏膜的血管受损时,可能会一直出血,还因为失血导致头晕。
凝血系统异常的三大常见原因
人体的凝血系统像一张精密的止血网,由血小板、凝血因子和血管壁共同组成,要是这张网出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1. 血小板少了或者被破坏多了:像再生障碍性贫血会让骨髓没法正常生成血小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会让血小板被错误地破坏掉;2. 凝血因子不够或者不好用:比如血友病A(缺少Ⅷ因子)、血友病B(缺少Ⅸ因子)这些天生的疾病,或者肝病让身体没法合成足够的凝血因子;3. 血管壁变脆了: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这类病,会让血管弹性变差,稍微碰一下就容易出血。
流鼻血时的正确处理步骤
突发鼻出血别慌,按下面的步骤做:- 体位:坐着,身体往前倾15度左右,防止血呛进喉咙;- 止血:用手指紧紧压住鼻翼两侧,保持10到15分钟,同时用冷毛巾敷额头,帮血管收缩止血;- 环境:把室内湿度保持在40%到60%之间,能用生理盐水喷鼻子,让鼻腔保持湿润;- 紧急信号:如果心跳变快、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说明出血量超过了身体循环血量的15%,得立刻去医院。
怎么查清楚病因?
要明确为什么反复出血,得一步步做检查:- 基础检查:先做全血细胞分析,看看血小板计数(正常是150-450×10⁹/L)、血红蛋白浓度和网织红细胞比例;- 凝血功能:再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这些指标;- 针对性检查:如果怀疑有特定问题,还要测凝血因子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必要时做骨髓细胞学检查。
不同问题的治疗方向
根据病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糖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等调节免疫系统的方法治疗;- 凝血因子缺陷:缺少凝血因子的话,补充对应的凝血因子浓缩物(比如Ⅷ因子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 骨髓衰竭性疾病:用促造血的药物(比如雄激素、EPO)加上支持治疗;- 急性失血:如果血红蛋白低于70g/L,输红细胞悬液,同时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
治好后要注意什么?
急性期治疗结束后,得做好长期管理:1. 饮食:多吃含维生素C、K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水果)帮血管修复,别吃鱼油、大蒜素这些可能影响凝血的食物;2. 运动:选游泳、太极这类低强度运动,运动时戴防护装备(比如护膝、护肘),避免受伤;3. 监测:病情稳定后,每3个月查一次血常规、凝血功能,注意有没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这类情况。
血液系统疾病通常比较隐蔽,还可能慢慢加重,但规范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能恢复得不错。有研究发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按标准治疗后,大概80%的患者3个月内就能完全缓解。所以如果反复出现异常出血(比如流鼻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一定要及时去做血液学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降低严重出血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