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如果持续有异物感,或者总觉得有痰黏在喉咙里,超过三个月的话,可能是得了慢性咽炎。它是耳鼻喉科很常见的病,有研究显示,我国成人的患病率还在上升。要应对这个问题,得从原因和管理方法多方面来了解。
一、慢性咽炎的诱发因素
咽部黏膜本来有免疫防御的作用,但长期受到刺激,就会变成慢性炎症。除了急性咽炎没好彻底拖成慢性的,还有几个因素要注意:
- 环境问题:空气中的颗粒物多,会影响咽部健康;空气太干的话,咽部黏膜上的纤毛没法正常清除异物。有研究发现,当空气湿度低于40%,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会变弱。
- 饮食习惯:常喝高糖饮料会影响黏膜修复;吃太烫的东西会让咽部局部的酸碱度失衡;含咖啡因的饮料(比如咖啡、浓茶)也会削弱黏膜的保护屏障。
- 用嗓太多:教师、客服这类经常说话的职业,患病率更高,因为长时间发声会打乱咽部的正常环境。
- 代谢因素:血糖忽高忽低可能影响咽部黏膜的修复,具体机制还在研究,但已经有证据表明代谢状态和咽喉健康有关系。
二、综合管理方法
根据临床指南,试试这些方法能帮着改善症状:
调整环境: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空气干净,把湿度控制在50%-60%最合适;用电子设备时别靠太近,减少咽部接触屏幕附近的灰尘。 注意饮食:每天要吃够蔬菜水果,尤其是富含类黄酮的(比如橙子、蓝莓、芹菜);平时可以试试用金银花加薄荷叶泡的代茶饮,怎么喝最好问下营养师。 科学用嗓:学一点正确的发声方法,工作间隙多做吞咽动作,缓解咽部肌肉疲劳;连续用嗓40分钟,就休息5分钟,让声带放松放松。 中医辅助:穴位贴敷这类中医外治方法,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做;早上起来可以用温盐水漱口,水温最好37℃到40℃,跟体温差不多。 适度运动:适当做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能增强体质;游泳、打太极之后要注意保暖,别着凉;瑜伽里有些特定动作可能改善咽部血液循环,最好在教练指导下练。
三、重点人群要注意
经常用嗓的人可以建个健康档案,记录工作环境的情况(比如湿度、噪音)和症状变化;用分贝仪测测工作环境的噪音,别让噪音太大;如果声音哑了,可以试试吸蒸汽(用杯子装热水熏喉咙),再配合颈部冷敷。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血糖,因为血糖不稳会影响黏膜修复;长期待在空调房里的人,定时做些呼吸训练(比如深呼吸、慢吐气),改善咽部的氧气供应。
慢性咽炎得靠系统管理,从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多方面调整,再定期去医院检查,才能慢慢改善症状。如果不舒服的感觉持续超过半年,一定要去做专业检查,排除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养成科学的养护习惯,才能更好地保护咽喉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