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遇到过这种情况:拇指关节扭伤后,不按的时候没感觉,一按就疼——这其实是轻度损伤的典型表现。这种“不按不痛”的特点,和三个生理机制有关。
“不按不痛”的三个原因
- 软组织的“自我保护”反应
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里有能感知拉力的“感受器”。扭伤时这些组织被轻微牵拉,静止时它们处于松弛状态,不会刺激神经;但按压时,外力会触发神经释放让我们感到疼痛的化学物质(比如P物质),就像轻微烫伤时,碰一下才会疼一样。 - 炎症物质没扩散开
轻度扭伤会引发一点炎症,但炎症物质(比如前列腺素、缓激肽)刚开始只局限在小范围,没碰到神经末梢,所以不按不疼;按压会改变组织压力,把这些炎症物质“推”到神经旁边,就会产生痛感。 - 关节核心结构没受伤
如果关节软骨、深层韧带这些“关键部件”没被伤到,关节还能保持正常活动轨迹。此时疼痛只来自表面的软组织,不是关节本身的神经,所以不会自己疼起来。
轻度扭伤的正确处理方法
针对这种轻度损伤,做好以下几点能加快恢复:
- 立刻用RICE法处理
RICE是四个基础步骤的英文缩写,对应“休息、冰敷、加压、抬高”:先停下致伤动作,别再加重损伤;用冰袋裹上毛巾敷15分钟,每2小时重复一次(注意别直接敷皮肤);用弹性绷带轻轻包扎,避免勒太紧导致手脚发麻;把受伤的手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帮助消肿。 - 多留意症状变化
可以记一下这些情况,帮着判断恢复进度:单次疼痛有没有超过30分钟?能不能完成抓握、用拇指碰其他手指这样的基本动作?晚上会不会一直疼得睡不着? - 分阶段练康复
恢复要循序渐进:伤后24-48小时(急性期),做手腕的轻缓屈伸(不用用力);48小时后(亚急性期),用弹力带做一点抗阻训练(比如轻轻拉弹力带),增强肌肉力量;等肿胀消了(恢复期),用握力球捏一捏,改善关节的“感知能力”。
这些情况要赶紧看医生
如果出现以下任一情况,说明可能不是轻度损伤,一定要及时就医:
- 关节看起来歪了、变形了;
- 疼得特别厉害(比如满分10分能打7分以上,根本忍不了);
- 关节动的时候卡着、转不动;
- 24小时内肿得越来越大;
- 晚上一直像火烧一样疼,或者跳着疼。
研究发现,只要规范做好家庭护理,80%的轻度关节扭伤患者2-3周就能恢复基本功能。但要注意,如果同一个关节反复轻微扭伤,可能会让关节囊变松,所以症状缓解后最好查一下关节稳定性。比如可以对比两只手的握力,患侧握力能达到健侧的85%以上,通常就预示恢复得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