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柠檬水抗癌""吃糖会喂大肿瘤"这类说法在社交平台传得很广,让不少人在防癌路上踩了坑。作为做了十多年肿瘤预防科普的人,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些传言背后的科学真相。
先说说朋友圈里火的"柠檬水防癌"。确实有研究发现,柑橘类水果里的类黄酮、维生素C等成分有抗氧化作用,理论上能减少DNA损伤。但要注意,这里说的是"柑橘类水果",不是只有柠檬。其实新鲜柠檬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22毫克,比橙子(33毫克)、草莓(47毫克)都低。美国癌症协会明确说,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某一种食物能直接防癌。与其迷信某款"抗癌神器",不如跟着"彩虹饮食法则"吃——每天吃5-7种不同颜色的蔬果,像紫色的蓝莓、红色的番茄、橙色的胡萝卜,这些天然植物化学物质才是真正的抗癌帮手。
再说说让癌症患者怕得慌的"糖分恐惧症"。癌细胞确实爱消耗葡萄糖,但这不代表吃糖就会让肿瘤长大。人体像个精密的化工厂,正常细胞会把多余的糖变成脂肪存起来,可癌细胞没有这种调节能力。2021年《自然》子刊的研究证实,适度吃碳水化合物反而能维持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营养师建议,癌症患者的碳水化合物要占总热量的45%-60%,优先选全谷物、薯类这类复合碳水,避免血糖大起大落。得强调的是,任何营养调整都要听医生的,别自己随便断糖,不然容易营养不良。
防癌是场持久战,关键得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2023年最新指南说:
- 管好体重:把BMI控制在18.5-24.9之间,腰围男的别超过90cm,女的别超85cm。体重超标会增加13种癌症风险,像乳腺癌、结直肠癌这些常见的都在里面。
- 动起来: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再搭配每周2次肌肉训练。运动能降低20%的癌症复发风险,主要是因为能调节性激素、增强免疫细胞的监视功能。
- 调整饮食:
- 每周吃红肉别超过500克,加工肉制品能不吃就不吃。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加工肉制品列为1类致癌物,里面加的亚硝酸盐和胃癌风险关系很大。
- 每天吃盐别超5克,还要注意隐形盐,比如方便面、腌菜这些。高盐饮食和胃癌发生率正相关,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屏障,让幽门螺杆菌更容易感染。
- 尽量别喝酒,最新研究说就算喝一点也会增加7种癌症风险。酒精代谢出的乙醛会直接破坏DNA双链,引发基因突变。
- 做好筛查:
- 4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肿瘤标志物检测,再结合影像学检查,比如用低剂量螺旋CT查肺癌。
-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要比普通人提前10年做针对性筛查,比如有BRCA基因突变的人,得定期做乳腺核磁。
- 重视"癌症报警信号":身上有异常肿块、持续出血、不明原因变瘦等,这些症状超过2周就得赶紧去医院。
特别要提醒职场人,长期熬夜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的风险。建议固定作息,保证22:00到凌晨2:00的深度睡眠,这是细胞修复的黄金时间。研究显示,轮班工作的人患癌风险比正常作息的人高53%,和生物钟乱了导致DNA修复机制失调有关。
防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与其焦虑每一口吃的会不会致癌,不如建立整体的健康观念。记住三个"不":不极端饮食、不盲目忌口、不轻信偏方。毕竟,防癌的本质是让身体保持最佳状态,这才是对抗疾病最有力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