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喝热饮时突然出现尖锐刺痛,或者嚼东西时疼得像往四周放射,这些可能是牙齿里的牙髓在“报警”——你可能得了深髓牙髓炎。这是常见的牙体疾病,和三类致病因素密切相关,搞清楚这些能帮我们防住病情加重。
一、细菌感染:攻破牙髓的“保护墙”
牙齿外面的硬组织是保护牙髓的第一道“城墙”。当蛀牙烂到牙本质深层时,口腔里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这些会产酸的细菌,能钻过牙本质里细到只有0.5-2.5微米的小管(就像蚂蚁钻地道)。这些细菌和它们的代谢产物会让牙髓发炎、肿胀,严重的话就变成没法逆转的牙髓炎了。研究发现,没及时处理的深龋,12个月内有68%会发展成急性牙髓炎。
预防要做这几点:每天用含氟牙膏好好刷牙,氟能让牙釉质更抗酸;定期查口腔,发现浅龋赶紧补;磨牙窝沟深的话,做窝沟封闭能防蛀。
二、物理刺激:温度和压力的“双重考验”
牙髓里的神经末梢特别“敏感”——温度突变、压力过大都会引发疼痛。如果牙本质露出来,温度变化会通过小管里的液体传导,比如喝冰饮或热汤时,小管里的液体流动会直接刺激神经。实验显示,牙本质小管里的液体在温度差下能每秒流0.3毫米,这种流动足以让你感到尖锐痛。另外,长期用一边嚼东西、咬硬物导致的咬合创伤,会让牙周膜变宽、牙髓充血。
防护办法:别短时间内频繁吃冷热交替的食物(比如刚喝热奶茶又吃冰棒);用软毛牙刷,学巴氏刷牙法减少牙齿磨损;咬合有问题的人,可以做咬合垫调整。
三、化学刺激:补牙时的“隐藏风险”
补牙用的某些材料可能会“刺激”牙髓。比如强酸性的蚀刻剂、含酚类的消毒剂,如果碰到牙髓会引发急性炎症;光固化树脂补牙时会放热,温度能到41-47℃,这种热会伤牙髓。研究说,分层填材料能让固化热降40%左右,用氢氧化钙垫底能挡住化学刺激。
治疗要注意:让医生展示修复材料的安全数据表(SDS);深龋快碰到牙髓的话,优先选间接盖髓疗法;补完牙如果持续钝痛,赶紧去复诊调咬合。
四、早期识别牙髓炎,早干预早好
- 冷热测试法:用低温东西(比如冰棒或冷水浸湿的棉签)碰可疑牙齿10秒,如果疼得厉害,可能牙髓敏感;
- 饮食注意:少喝碳酸饮料,它的酸会让牙本质小管更“漏”——通透性比正常情况高3倍,更容易刺激牙髓;
- 应急处理:用丁香油含漱能暂时缓解疼痛,但一定要在24小时内去医院。
临床数据显示,早期干预能让牙髓炎治愈率达到89%。如果疼从偶尔的“隐隐作痛”变成“自己突然就疼起来”,往往是不可逆的炎症,得做根管治疗。建议出现持续牙痛的人,赶紧去正规医疗机构口腔科做专业检查——别等疼得受不了才去,早治能少遭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