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时发现喉咙里有层乳白色的斑块,像抹了点雪花膏——这其实是鹅口疮的典型表现。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小宝宝、免疫力低下人群,或是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不过不用太担心,只要应对得当,大多数情况都能慢慢缓解。
科学用药:遵医嘱是核心
治疗鹅口疮主要有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两种方式,但不管选哪种,都得听医生的安排——局部可以用含制霉菌素的口腔悬液,按医嘱涂在患处或含漱;如果感染范围大,医生可能会开氟康唑口服液,成人也可能用伊曲康唑类药物。要注意,这些都是处方药,必须经过医生评估后才能用,老人、小孩、孕妇等特殊人群更要谨慎。
日常护理:细节要做到位
保持口腔清洁和温和是加速恢复的关键。建议用温淡盐水轻轻漱口,既能减少真菌定植,又不会刺激创面;牙刷要选软毛的,避免划伤黏膜,吃完东西后一定要及时漱口。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会让真菌繁殖更快,所以监测并控制血糖对预防复发很重要。
饮食调整:吃对了好得快
急性发作期的饮食要遵循“三不原则”——不烫、不辣、不粗糙,避免刺激伤口。可以把富含维生素B族的蔬果(比如香蕉、菠菜)榨成汁喝,更容易吸收。酸奶中的益生菌有助于调节口腔菌群平衡,但一定要选无糖型的,不然糖分会加重感染。另外,适量吃点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能为免疫系统提供足够的营养。
特殊人群:小宝宝的护理要点
哺乳期宝宝容易通过奶瓶交叉感染,所以奶具每天都要用沸水消毒。人工喂养的婴儿可以暂停普通奶粉,改用特殊配方粉。家长可以用消毒过的纱布裹住手指,轻轻擦拭宝宝口腔黏膜上的白色伪膜,但别太用力。如果宝宝出现拒食、哭闹不止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看看是不是需要静脉补液治疗。
何时需要警惕:这些情况要重视
大多数患者规范治疗后症状会明显改善,但如果治疗后没有效果,或者出现发热、吞咽困难,可能是存在免疫缺陷、贫血或维生素缺乏等基础问题。尤其是成年人第一次发作,建议查一下血糖、免疫功能,甚至做个消化道内镜,排除潜在的疾病。
总的来说,鹅口疮虽然常见,但只要规范治疗、做好日常护理和饮食调整,大多能很快恢复。不过如果出现持续无效、发热、吞咽困难等异常情况,千万别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基础疾病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