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杯子手抖、拧瓶盖要使劲还冒汗——你可能没意识到,这是前臂和肘部的肌腱在“喊累”了。这种疼其实有个俗称叫“网球肘”(医学上叫肱骨外上髁炎),但它可不是运动员的专利——长期用鼠标、拧螺丝刀、抱孩子的人,反而更容易“中招”。有研究显示,65%经常用电脑的人,肘部肌腱都有劳损的迹象;但只要及时干预,80%的人半年内就能恢复正常握力。
刚疼的时候,这些办法最管用
疼的初期是“黄金干预期”,赶紧做这几件事:
先歇一歇“疼的动作”——比如连续点鼠标、拧螺丝、提重物这些让你疼的事,先停2-3周,但不用整个胳膊不动,平时可以转转肩膀、活动手腕,保持关节灵活;
冷敷缓解急性期疼痛——疼得厉害的前48小时,用毛巾裹着冰袋敷在疼的地方,每次15分钟,一天3-4次,别直接冻着皮肤;
用药要“内外配合”——局部可以涂含薄荷脑的消炎镇痛药膏,皮肤吸收了能缓解炎症;如果疼得影响睡觉或干活,能吃点非甾体抗炎药(记得按说明书用,连续用几天才有效果);
贴个肌效贴更管用——现在很多康复科会用肌效贴,贴在 forearm上能调整肌肉的拉力,帮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比单独涂药效果好30%-40%。
疼了几周没好?试试物理治疗+康复训练
要是歇了几周还疼,就得加物理治疗了:
超声波/激光帮肌腱修复——超声波用机械振动促进肌腱里的胶原蛋白生长,一周做2-3次;低能量激光能刺激细胞代谢,但别往破了的皮肤上照;
干针快速松肌肉——这是新兴的办法,用细针精准戳到紧张的肌肉点(肌筋膜触发点),能快速缓解肌肉抽抽的疼;
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刚开始用握力球,一天3组,一组10次,慢慢增加握的力度;中期用500ml的水瓶练手腕抗阻(比如手心向上抬水瓶);后期用弹力带练各个方向的拉力(比如手腕往不同方向拉弹力带)。注意训练时疼的程度别超过“有点酸”——要是打分(0分不疼、10分最疼)超过3分,就先停下。
实在没效果?再考虑手术
如果规规矩矩保守治疗了6个月,还是疼得没法拿东西,或者医生说肌腱明显撕裂了,才需要手术。现在常用的是微创关节镜清理或者肌腱松解术,做完戴2周支具,再慢慢练康复。还有一种“PRP注射”最近挺火——抽自己的血浓缩一下,打进去帮肌腱修复,有效率能到70%-75%,但得找正规医院做。
好了之后,三招防复发
很多人好了又犯,都是因为“没改坏习惯”。做好这三点,能彻底远离复发:
每半小时“微休息”——上班时每30分钟停2分钟,做手腕环绕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几圈);
运动前先“激活肌肉”——不管是打羽毛球还是抱孩子,先做动态热身:比如挥挥胳膊、揉一揉前臂肌肉,让肌肉“醒过来”再用力;
选“符合手型”的工具——用鼠标选人体工学款(有弧度、托着手腕的),拧螺丝用带减震的工具,别让前臂肌肉一直“硬撑”。
要是又出现前臂一阵一阵的放射性疼痛,或者握东西越来越没劲儿,赶紧去医院——可能是神经或血管受影响了,别拖。
其实不管是握杯手抖还是拧瓶费劲,都是身体在提醒你:“前臂肌肉累了,该歇会儿了。”网球肘不是什么“大病”,但拖久了可能变成慢性疼。早重视、用对办法,大部分人不用手术就能好;好了之后多注意“别让肌肉加班”,才能彻底告别这种“握不住东西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