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专注工作时突然心脏“咯噔”跳一下,或是深夜翻身时感觉心跳快得要蹦出来?很多人都有过这种异常心悸的体验,而它可能和“心律失常”有关——这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简单说就是心脏的电活动乱了,没法正常泵血。
三大常见心律失常,你可能遇到过
早搏:心脏“抢拍”了
心脏的心房或心室提前“跳了一下”,就会打乱原本规律的心跳节奏。比如室性早搏常感觉心前区像被“捶了一下”,房性早搏则可能觉得胸腔胀胀的。如果一天内早搏次数超过5000次,通常需要进一步检查有没有病理问题。
心动过速:心脏“跳太快”
如果心率一直超过100次/分钟,心脏“放松回血”的时间会变短,导致心室没法装足够的血。比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让血液循环乱掉,脑供血不足,严重时会晕厥,得赶紧处理。
心动过缓:心脏“跳太慢”
如果窦性心律(正常的心跳节律)低于50次/分钟,或者心跳停了3秒以上,可能影响全身器官的血液供应。像运动员这类特殊人群,心率偏慢不一定有问题,但如果同时有头晕、乏力,就得去查一查。
这些“非心脏问题”,也会引发心悸
不止心脏本身的问题,一些全身疾病也会导致心律失常:比如甲亢会让心脏对信号更敏感,心率变快;贫血时血液带氧能力下降,心脏得“加班”跳得更快;低血糖会让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悸、出汗。这些问题得多个科室一起治。
心悸发作时,先做这几件事
突发心悸时,可以试试“瓦氏动作”——深吸一口气,闭住气再用力呼气,能刺激迷走神经,可能让异常心跳恢复正常。同时记好发作细节:是突然开始还是慢慢变快?持续了多久?有没有头晕、胸闷?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特别有用。
诊断通常要做三个检查:静息心电图(测当时的心脏电活动)、动态心电图(戴24小时监测全天心跳)、运动平板试验(看运动时心脏的反应)。如果出现胸痛、喘不上气或者晕过去,得立刻去医院。
日常这样做,让心脏“跳得稳”
可以建个“心率记录本”,定期记基础心率和症状发作时的心跳情况。饮食上控制咖啡因(咖啡、浓茶)的量,多吃含镁的食物(比如深海鱼、坚果)。每天做5分钟腹式呼吸,保持健康体重。
研究显示,每周规律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能降低心律失常风险。运动时最大心率可以用“(220-年龄)×0.8”来算,超过这个数就调整强度。睡够7-8小时优质觉也很重要,深度睡眠时心率波动会减少40%,能维持心脏电活动稳定。
总的来说,心律失常虽然常见,但只要早关注心跳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大部分情况都能控制。把心脏的“小情绪”放在心上,才能让它一直稳稳地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