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遇到胸痛时可能没太在意,但如果胸痛还跟着晕厥,可得提高警惕——这往往是心脏发出的“红色警报”。胸痛晕厥的背后,藏着心脏电活动紊乱、神经反射异常或严重血管阻塞等问题,搞清楚这些原因、学会正确应对,能帮我们及时避开危险。
心脏电活动乱套,会让心脏“泵血失灵”
心脏能正常跳动,靠的是心肌细胞的电活动“指挥”。如果冠状动脉供血不够,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就会乱套,引发危险的心律失常——比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这两种是最常见的。大概三分之一的心绞痛患者晕厥,都是这种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一旦电活动乱了,心脏的泵血效率会大幅下降,严重时就会让人突然失去意识。
剧烈胸痛刺激神经,导致脑部缺血
胸痛太剧烈时,会“触发”身体里的迷走神经,让外围的血管突然扩张。这会让回到心脏的血液一下子变少,脑部供血也跟着跟不上。有数据显示,当脑部的供血压力降到50毫米汞柱以下时,大脑就会因为缺氧而让人晕过去。
持续性胸痛+晕厥,可能是心梗的信号
如果胸痛一直没缓解(比如超过15分钟),还突然晕过去了,一定要警惕——这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当冠状动脉被严重堵死时,心肌的收缩力会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心脏泵血能力骤降,就会引发晕厥。临床统计发现,超过六成最终发展成急性心梗的患者,之前都出现过晕厥症状。
遇到晕厥,这些应急措施要记牢
如果有人突发胸痛晕厥,别慌,立刻做这几件事:第一时间打120急救电话;让患者平躺着,解开领口、腰带等紧身衣物;保持周围空气流通,别围太多人围观;千万不要给患者吃东西或吃药(哪怕是“救心丸”),防止呛到气管里;如果身边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而且你接受过专业培训,可以在急救人员指导下使用。
医生怎么诊断?靠这些“检查组合拳”
医生通常会用“多管齐下”的方法确诊:发病初期先做18导联心电图(比普通心电图更全面),看心脏电活动有没有异常;用心脏超声检查心室壁的运动是否正常(判断心肌有没有受损);抽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比如肌钙蛋白I、CK-MB),确认心肌是否缺血坏死;如果症状不典型(比如胸痛不明显但经常头晕),还可以做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精准看血管有没有堵塞。
日常预防,从这些小事做起
想降低胸痛晕厥的风险,平时要做好这几点:定期做动态心电图(能24小时监测心脏),及时发现潜在的电活动问题;家里保持22-25℃的适宜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心脏;吃低盐食物,每天钠的摄入量别超过5克(大概1啤酒盖的盐量);通过深呼吸、冥想等训练调节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心功能(比如每半年做一次心脏超声)。
总之,胸痛伴随晕厥从来不是“小毛病”,可能藏着心脏的严重问题——要么是电活动乱了,要么是血管堵了,要么是神经反射异常。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人遇到,都要第一时间找心内科医生,平时做好预防,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记住:心脏的“警报”从来不会“乱响”,早重视、早处理,才能守护好心脏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