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就像一刻不停工作的“动力泵”,全靠冠状动脉给它供血。如果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会慢慢变窄——当你累着了或情绪激动时,心肌需要更多氧气,但窄掉的血管供不上足够血流,代谢废物堆在心肌里,刺激神经引起疼痛。这种痛可能往左肩、后背或左臂串,典型的就是“心前区+后背”一起疼。
更危险的是,冠状动脉内壁的粥样斑块可能会破裂。一旦破了,会触发凝血反应形成血栓,把血管完全堵死。这种突发情况带来的疼痛又剧烈又持久,不仅整个前胸疼,还往后背串,同时出冷汗、喘不上气。很多患者都会出现前后胸一起疼的情况。
如果心肌长期缺血,心脏会通过扩大心腔、增厚心肌来“勉强撑着”——但这种形状变化可能会拉扯周围神经,引起闷闷的钝痛。深呼吸或换姿势时,疼得更厉害,容易被当成肌肉骨头疼。临床发现,有些慢性心衰患者新出现胸痛,就和心脏重构带来的牵涉痛有关。
要分清是不是心脏的问题,记住三个法则:第一,看疼的感觉——心源性胸痛大多是“压榨感”或“像被攥住一样”的紧缩感,还常往左肩、后背或左臂串,持续超过5分钟;第二,看诱发原因——累着了、情绪激动后出现的胸痛风险更高,休息一会儿能缓解是关键信号;第三,看伴随表现——如果同时出冷汗、恶心、喘不上气,大概率是心血管出问题了。
要是出现像心绞痛的症状,得立刻做三件事:第一,别乱动——停下所有体力活动,减少心脏的氧气消耗;第二,调整姿势——半坐半躺能减轻心脏压力;第三,通通气——打开窗户或门,解开紧的衣服(比如领带、腰带)。要提醒的是,硝酸甘油是处方药,得在医生指导下用。出现症状先打急救电话,听专业人员指挥。
想精准找到原因,有三个“帮手”:第一,心电图——动态监测能抓住心肌缺血的特殊信号;第二,心脏超声——看心肌壁的运动情况就能找出缺血的地方;第三,冠状动脉造影——这是诊断的“金标准”,能直接看到血管窄不窄、有多窄。现在CT血管造影也能拍很清楚的血管图像,但做什么检查得听医生的。
胸痛就是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既别过度紧张(比如偶尔岔气疼不用怕),也别不当回事(比如持续疼一定要重视)。学会科学识别、正确应对,才是护心脏的关键。特别要强调:任何持续超过10分钟的胸痛,都必须赶紧去医院——时间就是心肌,保住心肌就是保住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