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表面不是完全光滑的,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凹凸。当牙龈与牙齿交界的地方滞留牙菌斑超过24小时,唾液中的钙磷离子会和细菌代谢产生的物质结合,慢慢形成钙化的沉积物——这就是牙结石。它像水垢一样硬度很高,普通牙刷根本刷不掉,得用专业工具处理。
口腔微生物群落影响
研究发现,牙结石表面每平方毫米能聚集超过10亿个微生物。这些细菌会在牙结石的钙化结构里形成一层“生物膜”,分解食物残渣时产生硫化物之类的挥发性臭气体;而且牙结石内部的无氧环境会让产臭菌活性显著增强,这也是很多人长期口臭的重要原因。
牙周组织损伤过程
持续存在的牙结石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摩擦刺激,临床数据显示,大约80%的患者会出现牙龈与牙齿之间的缝隙(牙龈沟)加深的情况。这种微小创伤会变成细菌毒素侵入牙龈的“通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牙龈红肿、刷牙出血;而炎症渗出的液体又给细菌提供了营养,形成“越刺激越发炎、越发炎越脏”的恶性循环。
综合防治方案
- 专业干预措施
健康人建议每6-12个月做一次超声波洁牙;如果有牙周炎,需缩短到3-4个月。若结石藏在牙龈下方,需用龈下刮治技术,能清除牙龈下5毫米深的结石;还可配合空气抛光技术,提升菌斑清除效率。 - 日常护理要点
每天用软毛牙刷按巴氏刷牙法刷牙,注意清理牙齿相邻的侧面(邻接面);用牙线或间隙刷处理牙齿间隙的残渣;如需使用含氯己定漱口水,要控制在7天内(短期使用)。 - 生活方式调整
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促进牙齿的“自然清洁”;减少精制糖的摄入频率(比如蛋糕、奶茶);保持规律作息,让唾液正常分泌(唾液能帮助抑制细菌)。
临床警示
如果出现牙龈持续出血(比如刷牙、咬苹果时出血)、牙齿松动或牙根暴露(牙齿看起来“变长”)等症状,提示可能已发展为中重度牙周病。此时需进行系统牙周治疗,包括局部麻醉下的深度清洁和定期维护。千万别自行用器械抠牙结石,容易造成牙体损伤。
预防医学价值
定期做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牙结石堆积的倾向,通过预防性洁牙可将牙周炎发生风险降低60%以上。建议将口腔健康纳入全身健康管理范畴,从日常护理、定期检查到专业干预,形成多维度预防体系,才能真正守护牙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