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突然觉得舌系带下方刺痛,还跟着同侧牙齿跳着疼、下巴淋巴结肿起来,这可能是牙齿在发出求救信号。有研究显示,约85%的舌下放射性疼痛都和牙髓炎有关——牙髓炎就像牙齿内部的“火灾警报”,会通过复杂的神经网把“危险信号”传到周围部位,比如舌下、下巴淋巴结这些地方,所以你才会出现舌下发疼、淋巴结肿的情况。
细菌是怎么“攻进”牙髓的?
其实细菌“攻陷”牙髓有三个阶段:
- 形成龋齿通道——牙菌斑会在牙齿表面的窝沟(就是那些小凹槽)里“安家”,它们的代谢产物会慢慢腐蚀牙釉质,形成隐蔽的小通道;
- 细菌攻入牙髓——等细菌突破牙本质(牙釉质里面的那层硬组织),就会快速往牙髓室(牙齿里面装牙髓的地方)钻;
- 炎症压力堆起来——免疫系统和细菌“打架”会让组织肿起来,而封闭的髓腔里压力越来越高。
这种压力会刺激三叉神经的末梢,触发疼痛信号。信号通过舌神经传到舌下区域,同时激活下巴的淋巴结开始“工作”,就形成了一连串的疼痛反应——比如你感觉到的舌系带刺痛、牙齿跳痛、淋巴结肿胀。
疼的时候该怎么办?
可以分两步应对:先做居家应急处理,再找医生做专业治疗。
居家先做这些
- 冷敷——在疼的那侧脸颊交替敷凉毛巾或冰袋,每次15分钟左右,能减慢局部代谢,稍微缓解疼痛;
- 漱口——用氯己定含漱液漱口,能减少口腔里菌斑的黏附;
- 调整饮食——别吃太烫或太冰的东西,选软一点的食物(比如粥、面条),减少咀嚼时的压力。
专业治疗才是根本
如果居家处理没用,得去医院做这几步治疗:
- 开髓减压——打局部麻药后钻开牙冠,把髓腔里的压力放出来,能快速止住急性疼痛;
- 根管治疗——用专门的镍钛器械配合次氯酸钠冲洗,把牙髓里感染的东西清干净;
- 修复牙齿——用生物陶瓷材料把根管填满,重新建立牙齿的保护屏障,防止细菌再进去。
什么时候必须立刻去看医生?
如果有下面这些情况,千万别拖着,赶紧去医院:
- 疼了超过8小时,用了冷敷、漱口这些方法也没好;
- 脸肿了一块,摸起来有点疼;
- 张不开嘴,连吃饭、说话都费劲;
- 发烧了,体温超过37.5℃。
有临床数据显示,及时治疗能让牙齿恢复得更好,拖久了可能会导致脸肿得更厉害、甚至感染扩散,更麻烦。
怎么预防牙髓炎再发作?
做好这5点,能大大减少牙髓炎的风险:
- 定期查口腔——每6个月去牙医那里检查一次,早发现龋齿、牙磨损这些小问题,别等变成牙髓炎再治;
- 正确刷牙——用含氟牙膏,每天早晚各刷一次,刷够2分钟,能增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预防龋齿;
- 吃完东西别急着刷——饭后30分钟内别立刻刷牙,因为食物里的酸会暂时软化牙釉质,立刻刷容易刷坏;
- 夜里保护牙齿——爱磨牙的人要戴咬合垫,避免晚上磨坏牙齿表面,让细菌有机可乘;
- 牙齿受伤要及时处理——如果牙齿磕到、撞到了,赶紧去看医生,防止细菌从伤口“钻”进牙髓。
牙髓炎其实是牙齿在“喊救命”,只要及时注意到舌下发疼、牙齿跳痛、淋巴结肿这些信号,先做居家应急,再赶紧就医,大多能很快控制住。而平时坚持做好口腔护理——定期检查、正确刷牙、注意牙齿保护,才是避免牙髓炎的关键。毕竟,保护牙齿不是“治出来的”,是“每天护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