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拔完后嗓子疼,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情况,这和口腔局部的解剖结构有关——下颌智齿的牙根离咽旁间隙很近,拔牙时的组织水肿会沿着筋膜间隙扩散到咽喉部。不过要注意,这种疼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也可能是感染引起的,得学会区分才能正确处理。
一、哪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术后24-48小时内出现的喉咙痛,大多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主要和这三个原因有关:一是拔牙创口周围的炎症渗出会让咽部黏膜肿起来;二是三叉神经的分支和咽喉部神经有连接,会反射性地引起疼痛;三是翼下颌间隙肿了,导致张嘴受限,吞咽时会觉得不舒服。
这种正常的疼有几个特点:疼痛会慢慢减轻,咽部只是有点红,没有化脓;能正常喝流质食物(比如粥、牛奶);用冷毛巾或冰袋敷一下,症状会缓解。
应对方法可以按这几步来:先选非甾体抗炎药(像布洛芬这类)缓解疼痛;配合2.4%氯己定含漱液局部消炎;每天至少刷3次牙,保持口腔清洁。
二、怎么判断是不是感染了?
如果术后72小时后,嗓子疼得越来越厉害,甚至比刚拔完牙还疼,就要警惕感染的可能。常见的感染原因有三种:一是血凝块掉了,导致骨头表面暴露(干槽症);二是细菌钻进了咽旁或咬肌间隙(间隙感染);三是继发了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感染的信号很明显:比如术后3天左右突然发烧,体温超过38.3℃;脸肿得越来越厉害,甚至连脖子都跟着肿;吞咽时疼痛会放射到耳朵;嘴里能看到黄白色的脓点。这时候去验血,会发现白细胞超过12×10⁹/L,中性粒细胞占比超过80%,C反应蛋白也会升高。
三、术后怎么护理能减轻不适?
要想减少嗓子疼的情况,术后护理得做好这几点:
- 冷热敷要分时间:术后24小时内,每小时用冰袋或冷毛巾敷15分钟(间断敷,别冻伤);24小时后换成热敷,帮助消肿散瘀。
- 饮食要“温凉软”:术后6小时可以吃点冷的流质食物(比如酸奶、冰淇淋),能收缩血管、减轻出血;24小时后改成温凉的半流质(比如米粥、蛋羹);别吃太烫(超过55℃)或太冰(低于5℃)的食物,避免刺激创口。
- 口腔清洁要轻柔:术后12小时可以用0.9%生理盐水漱口(别用力吐);24小时后换成氯己定含漱液,每天用4次;刷牙要用儿童软毛牙刷,轻轻刷旁边的牙齿,别碰到创口。
- 行为习惯要注意:休息时把头抬高30°(比如用两个枕头),能减轻肿胀;别老用舌头舔创口,避免血凝块脱落;24小时内别抽烟喝酒,避免刺激伤口。
四、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
可以用“三级预警”来判断要不要去医院:
- 一级预警:只是轻度咽痛,体温不到38℃,可以先观察,按时去门诊随访。
- 二级预警:吞咽困难,张嘴只能张到不到2厘米(大概一根手指的宽度),要及时去做血常规等检查。
- 三级预警:觉得呼吸费劲,脖子肿得厉害,赶紧去急诊,别耽误。
还有几个“危险信号”要记住:术后48小时还张不开嘴;唾液里有血或者脓;说话含糊不清,或者咽东西的时候感觉卡。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马上找医生。
五、这些数据能帮你更放心
根据《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2年的统计,智齿拔完后嗓子疼的发生率是18.7%,其中82%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干槽症的发生率只有2.1%。如果医生预防性用了抗生素,感染率能降到2.8%。现在用微创拔牙技术加超声骨刀,并发症比传统方法少40%。所以拔完牙要按医生说的定期复查,拍全景片看看骨头长没长好。
其实,只要学会区分正常的疼和感染的疼,按照规范做好护理,90%以上的术后不适都能有效缓解。如果疼得越来越厉害,或者出现了危险信号,一定要及时去查血常规或拍片子,避免耽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