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蛀牙洞里长了异常的增生组织,得小心是牙龈息肉。它常和深度蛀牙(深龋)发展中持续的刺激有关,有临床数据显示,不少深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异常增生,早识别、早处理对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为什么会出现牙龈息肉?
牙齿硬组织缺损后,留在牙洞附近的菌斑生物膜会持续刺激牙龈。研究发现,炎症因子的异常释放可能打乱组织修复过程,导致结缔组织出现不典型增生——其实这是身体试图“堵住”牙齿缺损的代偿反应,但增生过度反而会影响正常功能。
要警惕这些信号
- 出血:吃饭时碰到增生组织就出血,是常见早期表现,和增生组织里血管分布不正常有关
- 疼痛:压迫到附近组织时,可能出现持续钝痛,晚上症状说不定更明显
- 生长速度:如果不管它,增生组织会慢慢变大,甚至影响旁边的牙齿
怎么诊断和治疗?
先确诊
医生会用口腔内镜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三维成像能看清牙齿缺损程度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还会排除其他牙龈病变,避免误诊。
治疗方式
一般用微创技术精准切除病变组织,术后配合组织再生技术修复,规范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修复牙齿
基础治疗完成后,医生会根据牙齿缺损情况选合适的修复方式,现在有新型生物材料能提高效果,具体方案得听专业评估。
用药要注意什么?
局部用药得严格遵医嘱。有些抗菌制剂可能引起个体反应,用前需做必要测试;具体用什么药、用多久,由医生根据情况决定。
日常怎么预防?
- 控制菌斑:定期用菌斑显示剂辅助清洁,重点刷后牙区和牙缝
- 正确刷牙:用标准方法刷牙,力度要合适,建议用电动牙刷辅助
- 饮食注意:吃酸性食物后用再矿化产品,使用时机听专业指导
- 定期检查:每6-12个月做一次专业口腔检查,早发现潜在问题
这些情况赶紧就医
出现以下表现要及时找医生:增生组织长得特别快;自己就疼或疼得放射到其他部位;牙龈颜色异常(比如发红、发白、变紫);脸肿或有其他全身症状;发烧。
口腔健康需要长期维护,发现异常要尽早就诊。规范治疗加长期管理能有效保护牙齿功能,定期专业检查是预防病情加重的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