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角溃烂别只当“上火”!其实口角炎是很常见的问题,和微生物感染、营养不够、平时的坏习惯都有关系。今天我们从原因到怎么防治,帮大家理清楚科学应对的方法。
发病机制解析
口角炎主要由三类原因引起:一是真菌(比如白色念珠菌)在潮湿环境里容易繁殖;二是缺乏维生素B2、B6这类水溶性维生素;三是经常舔唇、撕死皮,把唇部的保护屏障破坏了。最近还有研究发现,戴口罩的人嘴角区域湿度比平时高40%-60%,这种潮湿环境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
局部护理要点
刚出现症状时,可以先试试物理防护:含锌氧化物的防护软膏能形成一层抗菌屏障,配合生理盐水清洁嘴角。孕妇和哺乳期女性要先问医生再选产品。另外,交替用含神经酰胺的润唇产品,能帮着加快表皮修复。
行为干预原则
行为上要记住“三维护三避免”: 维护措施
- 保湿:选封闭性好的润唇膏,每2小时补涂一次,保持唇部水分;
- 防晒:户外活动时用SPF15+/PA+的唇部防晒产品,避免紫外线损伤;
- 补营养:每天吃200克深色蔬菜,配合复合B族维生素。
需规避行为
- 别舔嘴唇:唾液蒸发会让角质层更干,越舔越严重;
- 别撕死皮:强行扯掉死皮会让里面的皮肤暴露,加重损伤;
- 别共用物品:毛巾、润唇膏这些个人用品要单独用,避免交叉感染。
营养支持方案
吃的方面要注意协同搭配:
- 补维生素B群:多吃动物肝脏、鸡蛋、全谷物;
- 补益生菌:每天喝100-150克发酵乳制品(比如酸奶),调节局部菌群;
- 抗氧化组合:猕猴桃(含维生素C)配杏仁(含维生素E),效果更好。
还要少喝高糖饮料,糖会促进真菌异常增殖。如果是营养性口角炎,补充铁剂可能有帮助,但得先抽血确认是不是真的缺铁。
医疗处置指征
有下面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 溃烂面积持续扩大,或者14天还没好;
- 嘴角流出脓水,或周围皮肤红肿发烫(继发感染);
- 疼得影响吃饭、说话(比如满分10分,疼到4分以上);
- 一年发作3次以上,可能要排查系统性疾病。
长期预防策略
长期预防要做好三级防护:
- 基础防护:戴透气口罩,每4小时摘下来透10分钟气;
- 环境管理:冬天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40%-60%;
- 定期监测:每半年查一次口腔黏膜,重点看牙齿边缘是不是太尖锐(容易摩擦嘴角)。
研究显示,认真做预防的人复发率能降低62%。把唇部护理纳入日常健康管理,才能维护嘴角微生态平衡。
其实大多数单纯的口角炎,做好这些干预10-14天就能缓解。但要注意,口角炎可能反映潜在的营养代谢问题,如果一直不好,得去做血液检查。建立科学防护意识,从细节入手,才能真正守护唇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