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真菌性肺炎Unspecified Fungal pneumonia
更新时间:2025-10-09 15:50:52
关键词
索引词Fungal pneumonia、未特指的真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真菌病引起的肺炎
缩写Fungal-Pneumonia-NOS、FP-NOS
别名真菌性肺部感染-未特指、不明真菌引起的肺炎、非特异性真菌性肺炎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详细请查阅ICD11官网
致因属性XB5G职业作为辅助因素
XB80非职业相关性
XB17职业作为主要因素
具有病因1F20.0Y其他特指部位的侵袭性曲霉病
1F20.0Z未特指的侵袭性曲霉病
1F20.01侵袭性大脑曲霉病
1F20.02播散性曲霉病
1F20.00消化道侵袭性曲霉病
1F25.0肺球孢子菌病
1F25.Z未特指的球孢子菌病
1F25.00急性肺球孢子菌病
1F25.12球孢子菌脑膜炎
1F25.10播散性球孢子菌病
1F25.11原发性皮肤球孢子菌病
1F25.1胸外球孢子菌病
1F25.1Y其他特指的肺外球孢子菌病
1F25.1Z未特指的胸外球孢子菌病
1F25.01慢性肺球孢子菌病
未特指的真菌性肺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真菌性肺炎(CA40.2Z)是一种由一种或多种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但具体的致病真菌尚未明确。这类疾病在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在健康人群中,呼吸道和口腔等部位可能携带真菌而不致病,但在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这些真菌可引发严重的肺部炎症反应。
病因学特征
-
宿主因素:
- 免疫力低下是导致未特指的真菌性肺炎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但不限于HIV/AIDS患者、接受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者、癌症化疗期间以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
- 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功能衰退更容易患病;同样地,早产儿及婴幼儿因先天免疫发育不完全也属于高风险群体。
-
环境暴露:
- 某些职业(如农业工人)或居住条件较差的人群可能频繁接触含有大量真菌孢子的空气,从而增加感染几率。
- 医院获得性感染亦是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内使用机械通气设备的患者更易受到影响。
-
医源性因素:
-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破坏了正常微生物平衡,使得原本处于劣势地位的真菌得以过度生长。
- 侵入性操作如插管、导尿等也可能为真菌提供进入体内的途径。
-
基础疾病:
- 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其他影响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者更容易发生此类感染。
- 营养不良状态也会削弱机体抵抗能力,使个体更加容易受到侵害。
病理机制
-
直接侵犯:
- 真菌通过吸入方式进入下呼吸道,并定植于支气管树或肺泡腔内,引起局部组织损伤。
- 常见的致病菌种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属、隐球菌属等,但具体菌种在未特指的真菌性肺炎中尚未明确。
-
免疫介导损害:
- 在机体试图清除入侵者过程中,过度活跃的免疫应答反而可能导致更多肺组织受损。
- 细胞因子风暴现象在重症病例中尤为突出,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症状加剧。
-
慢性进展:
- 若未能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则可能逐渐演变为慢性形式,形成肉芽肿或空洞样病变,严重影响肺功能。
临床表现
- 非特异性症状:发热、咳嗽(初期干咳后期可有脓痰)、胸痛及呼吸困难是常见表现。
- 体征变化:听诊时可发现湿啰音或哮鸣音;严重时可见紫绀及心动过速等缺氧体征。
- 影像学特征:X线片显示双侧或多灶性浸润影,CT扫描则能更清晰地展示实变区、结节状阴影乃至空洞形成。
参考文献:
- 《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 《Thorax》期刊相关研究论文
- 《真菌性肺炎临床诊治》(360doc个人图书馆)
- 《真菌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快速问医生)
- 《真菌性肺炎简介》(就医160)
- 《真菌性肺炎》(医联媒体)
- 《控制肺部真菌感染已成为临床上关注的又一热点》(wap.medi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