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600万人死于癌症,而癌症晚期往往伴随着癌症转移,其中,骨骼就是最常见的癌症转移部位。癌症骨转移其实有着多种征兆。需要引起重视。
一、疼痛
疼痛是癌症骨转移最为常见的征兆。在早期阶段,这种疼痛往往是间歇性的,疼痛的程度相对较轻,而且没有特别明显的诱发因素。例如,患者可能只是偶尔感觉身体某个部位隐隐作痛,并不会太影响日常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逐渐加重,在夜间,这种疼痛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很多患者会在入睡后被疼痛折磨醒来。疼痛的部位常常集中在脊柱、骨盆和四肢等地方。
如果是脊柱发生骨转移,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疼痛表现。像颈椎转移时,患者的颈椎活动会受到限制,转头、低头或者仰头都可能引发疼痛,同时还可能伴有胸部和胳膊部位的疼痛。而腰椎或骶椎转移的话,患者会感觉到腰部、背部或者腿部疼痛。这是因为脊柱周围有丰富的神经组织,癌细胞侵蚀骨骼后会影响到周围神经,从而引发这些部位的疼痛。患者如果出现这种疼痛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检查。
二、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是癌症骨转移的一个重要征兆。癌细胞具有侵蚀骨质的能力,它们不断啃食骨骼,使得骨骼的结构遭到破坏,原本坚硬的骨骼变得脆弱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很轻微的外力,甚至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都可能发生骨折。椎体骨和肋骨是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部位。
比如,患者可能只是轻轻弯腰或者咳嗽一下,就导致椎体骨骨折。一旦发生骨折,局部的疼痛会显著加重,这是因为骨折处的神经和周围组织受到了损伤。同时,还可能出现畸形的情况,比如原本笔直的骨骼可能会弯曲变形,正常的活动能力也会受到很大的障碍,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或者抬手等。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小心,尽量避免可能导致受伤的行为,以降低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三、局部及神经压迫症状
当癌症发生骨转移时,局部及神经压迫症状是不容忽视的。被癌细胞侵犯的骨组织会出现增殖现象,从而产生肿块或者局部肿胀。在四肢的浅表部位,这种情况比较容易被发现。比如在手臂或者腿部表面,可以看到或者摸到肿块,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肿块可能会逐渐增大。这些肿块或者肿胀会对邻近的关节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在膝关节附近有肿块时,患者弯曲或者伸直膝关节就会变得困难,影响正常的行走和下蹲动作。如果癌细胞转移到脊柱,那危害就更大了。脊柱是人体神经的重要通道,癌细胞会损害并压迫神经根或者脊髓马尾。这时候,患者会出现感觉减退的情况,比如对温度、疼痛等感觉变得不敏感。还会有放射性的根性神经痛,就像电流沿着神经传导一样的疼痛,从脊柱附近一直放射到四肢。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大小便失常,这是因为控制大小便的神经受到了压迫。在最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甚至会瘫痪,丧失肢体的活动能力,需要长期卧床护理。
四、高钙血症相关症状
癌症骨转移引发的高钙血症相关症状涉及多个系统,需要引起重视。癌细胞破坏骨骼后,大量的钙离子会渗出到血流当中,从而引起高钙血症。
- 在神经系统方面,高钙血症会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的症状,整天昏昏欲睡,精神状态不佳。反应也会变得迟钝,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变慢,别人跟他说话可能要过一会儿才能回应。还会表现出精神淡漠,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兴趣,整个人显得无精打采。
- 在肌肉方面,会出现乏力、肌肉疲劳的情况,感觉身体软绵绵的,没有力气,肌张力也会减低。
- 在消化系统方面,患者可能会有恶心的感觉,看到食物就想吐,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厌食的情况,有时候还会呕吐。
这些症状的出现表明身体已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患者和家属如果发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在癌症骨转移患者中较为常见。
首先是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情况。癌细胞在体内不断消耗身体的营养物质,影响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发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由于营养物质被癌细胞掠夺,身体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会出现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下降、身体消瘦。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后期可能会因为身体虚弱而长期卧床。长期卧床又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肺不张,肺部的一部分组织不能正常膨胀和通气,影响呼吸功能。还可能会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流运行到重要器官,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如肺栓塞等。
此外,患者还会有疲倦感,总是感觉很累,做一点事情就气喘吁吁。身体也会持续消瘦,并且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有时候是低热,有时候可能是高热。同时,食欲减退、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也可能出现。在肢体方面,可能会有肢体无力或者麻木的感觉,而且骨上或者骨附近的软组织还可能出现肿块或者肿胀的情况。
综上所述,癌症骨转移会有多种征兆,包括疼痛、病理性骨折、局部及神经压迫症状、高钙血症相关症状以及全身症状等。了解这些征兆对于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发现这些征兆,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