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东莞男子胆道惊现7条虫,原因是吃了这些?

作者:王雅慧
2024-10-22 15:46:17阅读时长3分钟1394字
东莞男子胆道惊现7条虫,原因是吃了这些?
消化科肝吸虫病生腌食物肝吸虫寄生虫感染胆管炎癌症

内容摘要

广州东莞一名53岁男子因食用生腌食物感染肝吸虫,引发胆囊结石、胆管炎等疾病。该事件揭示了生腌食物的健康风险,包括肝吸虫病及其与癌症的相关性。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应警惕潜在的寄生虫感染,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近日,广州东莞的53岁曾先生,因上腹部不适近半年且最近一周疼痛加剧就医。经检查,他不仅患有胆囊结石、胆管炎,手术时还从其胆道内取出7条肝吸虫和无数虫卵,这使原本1个多小时的手术延长到5个多小时。原来曾先生爱吃生腌食物,如生腌蟹、生腌雪蛤,也常吃鱼生。他虽知道可能有寄生虫,却因为没有不适未重视。此事揭示出一个重要的健康话题:生腌食物存在诸多健康风险,可能引发包括肝吸虫病等在内的多种健康问题,这不仅会导致并发症,还与癌症相关,没有不适症状也不代表未感染寄生虫,这些方面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生腌食物存在健康风险

生腌食物在很多地区被视为特色美食,但其中潜藏着不小的健康危机。例如生腌蟹、生腌雪蛤以及淡水鱼生等,可能是肝吸虫囊蚴等寄生虫的“温床”。肝吸虫的囊蚴生存能力很强,当人们食用含有囊蚴的生腌食物后,囊蚴会在人体消化系统内脱囊而出,然后穿过肠壁,进入胆管等部位寄生。

在一些沿海地区,生腌海鲜是餐桌上的常客,很多人认为用酒、醋等调料腌制后就能杀死寄生虫,实际上,这些传统腌制方法并不能完全消灭寄生虫。而且,除了肝吸虫囊蚴,生腌食物还可能携带其他细菌和病毒,像副溶血性弧菌就常出现在生腌海鲜中,它能引发急性胃肠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所以,为了健康着想,应尽量避免食用生腌食物。

二、肝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

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胆管引起的。华支睾吸虫一旦进入人体肝胆管,就会大量寄生产卵并且分泌有毒物质。这种寄生虫的卵会在胆管内不断堆积,进而引起胆管堵塞和炎症反应。胆管炎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会感到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

胆管长期受肝吸虫及其卵的刺激,胆管壁会逐渐增厚,胆管变狭窄,胆汁排泄受阻,进一步影响肝脏正常功能。另外,肝吸虫在胆管内的活动可能损伤胆管黏膜,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引发细菌性胆管炎等更严重的疾病。

从长远看,肝吸虫的持续寄生会导致肝脏纤维化,破坏肝脏正常结构,最终影响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

三、肝吸虫病与癌症相关

肝吸虫病是肝胆管癌和肝癌的重要诱因。肝吸虫在肝胆管内寄生时,其分泌的物质以及引发的慢性炎症反应会对胆管上皮细胞产生长期刺激。这种慢性刺激会使胆管上皮细胞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细胞异常增生、基因突变等。

正常胆管上皮细胞在肝吸虫影响下,细胞增殖和分化失去控制,逐渐形成癌前病变,如胆管上皮内瘤变。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没有及时干预,这些癌前病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胆管癌或者肝癌。

在肝吸虫病流行地区,相关癌症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肝吸虫病与其他致癌因素,如饮酒、病毒性肝炎等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加患癌风险。

四、没有明显不适不代表没有感染寄生虫

如前面提到的曾先生,他平时没有感觉到身体有任何不适,但实际上体内已经感染了肝吸虫。很多人食用生腌食物后,即使感染寄生虫,在疾病早期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这是因为寄生虫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需要一定时间,而且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耐受寄生虫的存在。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寄生虫没有对身体造成损害。随着寄生虫在体内不断生长繁殖,它们会逐渐影响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

所以,有吃生腌食物习惯的人群不能因为没有症状就忽视潜在健康风险。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非常必要,例如胆汁检测,通过检测胆汁中的虫卵等物质,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感染肝吸虫等寄生虫,以便早期治疗。

生腌食物虽然是某些地区的特色美食,但其中存在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肝吸虫病作为一种可能由食用生腌食物引发的严重疾病,不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还与癌症相关。即使没有不适症状也可能已经感染寄生虫,所以大家要重视饮食健康,谨慎食用生腌食物,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预防肝吸虫病等因饮食不当引发的疾病,保护自身身体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布洛芬配咖啡双重伤害咋回事?看完你就懂了!
80岁李爷爷被误诊,慢性硬膜下血肿为何如此难辨?
守护老人防骗与健康,个人家庭社会多方行动!
47岁刘涛自曝的中年女性健康问题,你有吗?
广东福建保温杯爆炸,到底咋回事?
26岁女子卵巢早衰如45岁,熬夜外卖咋把卵巢害成这样?
28岁小伙十年狂喝碳酸饮料,究竟喝出了啥大问题?
90后女博主记录临终对话,胰腺癌早筛和生命教育引关注!
刺五加、痰热清夺命,中药注射液安全问题究竟咋解决?
丈夫瞒艾滋病10年夫妻生活无防护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