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防荔蝽有妙招,快学起来保护家人!

热点新闻 / 责任编辑:张熙2025-04-02 09:25: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02字
春季是荔蝽活跃期,4、5月产卵高峰期。荔蝽虫卵和臭液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威胁,可能导致皮肤红肿、眼部损伤等。本文提供防范措施,保护家人健康。
荔蝽荔蝽虫卵春季防虫臭液皮肤红肿眼部损伤防范措施保护家人晾晒衣物生活习性
春季防荔蝽有妙招,快学起来保护家人!

近期,多地居民在晾晒衣物时碰到了怪事,衣物上竟附着着绿色小“珍珠”状物体。经专家鉴定,这些原来是荔蝽(俗称臭屁虫)的虫卵。荔蝽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成虫产卵期从3月中旬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其中4、5月是产卵的高峰期。每头雌虫一生一般产卵5 - 10次,每次能产下14粒卵。其虫卵大多产在叶背,也有少数会产在枝梢、树干以及树体以外的地方。要是衣物沾上了荔蝽虫卵,可得小心处理,千万别直接用手去触碰或揉搓。因为荔蝽受惊吓时会分泌并喷射出带有腐蚀性的臭液,这臭液危害可不小。

事件经过

近期,不少居民在晾晒衣物后,惊讶地发现上面附着着绿色小“珍珠”状物体。经专家确认,这些就是荔蝽的虫卵。荔蝽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一带,春季是它们的活跃期,尤其是4、5月份,产卵特别多。

荔蝽虫卵一般产在叶背,但也有少数会产在枝梢、树干,甚至树体以外的地方,比如居民晾晒的衣物上。所以大家在晾晒衣物时,一定要仔细检查,避免衣物沾染到荔蝽虫卵。

健康风险

荔蝽受惊吓时分泌并喷射的臭液,成分十分复杂,包含组织胺、蛋白酶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威胁极大。

  • 当臭液接触到皮肤,会让皮肤红肿、灼痛,严重的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 如果臭液不小心溅入眼睛,麻烦可就大了,可能会导致角膜溃疡或其他眼部损伤。曾有一位居民,不小心让荔蝽臭液溅到了眼睛里,眼睛又疼又肿,还差点影响了视力,最后紧急就医才慢慢恢复。

而且,荔蝽臭液不仅对人体有害,还会对衣物、家具等物品造成损害,它的腐蚀性可能会让衣物褪色、家具表面受损。

防范措施

要是衣物沾染了荔蝽虫卵或接触到了其臭液,别慌张,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1. 立即用碱性肥皂清洗受影响的部位。具体做法是,先用清水冲洗一下,再涂抹上碱性肥皂,反复揉搓,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
  2. 在处理荔蝽虫卵时,一定要佩戴手套,避免直接用手触碰。
  3. 在春季,特别是4、5月荔蝽产卵盛期,大家要定期检查晾晒的衣物和阳台环境。比如每天晾晒衣物前,仔细看看有没有虫卵;每周清理一次阳台,保持环境干净。
  4. 如果出现了严重不适症状,像皮肤过敏严重、眼睛疼痛难忍等,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延伸话题

荔蝽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常常栖息在荔枝、龙眼等果树上。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我们就能更好地预防它们入侵家庭:

  •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打扫房间和阳台。
  • 修剪树枝,让果树通风透光,减少荔蝽的栖息场所。
  • 使用防虫网,阻挡荔蝽进入家中。

除了荔蝽,还有一些类似的昆虫,像椿象,它们也会分泌臭液,对人体和物品造成危害。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防范这些害虫。

荔蝽虫卵及其臭液危害不小,大家要加强防范,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福建两广现荔蝽虫卵!教你正确处理和预防方法!福建两广现荔蝽虫卵!教你正确处理和预防方法!
  • 南方居民注意!春季防臭屁虫危害的实用建议南方居民注意!春季防臭屁虫危害的实用建议
  • 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
  • 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
  • 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
  • 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
  • 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
  • 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
  • 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
  • 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
  • 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
  • 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
  • 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
  • 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
  • 寒潮来袭心血管风险加剧,专家教您应对寒潮来袭心血管风险加剧,专家教您应对
  • 癌症骨转移的五大征兆,早发现早治疗癌症骨转移的五大征兆,早发现早治疗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