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的心理学助理教授亚当·奥里奥丹及其团队开展了一项关于愤怒与心血管健康关系的研究。我们都知道,之前有研究显示愤怒与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问题的患病风险升高有关,但人们应对愤怒的方式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却不太清楚,这个团队就想深入探究这一问题。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美国中年发展研究(MIDUS)数据集的669名参与者的数据。他们通过让参与者进行一些特定的任务来模拟心理压力,像心理算术任务,就是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做数学题,还有斯特鲁普任务,就是识别与单词颜色不同的颜色,比如“蓝色”这个词是用红色墨水写的,在做这些任务的时候,计算机不仅记录参与者的反应,还会根据表现调整难度,让压力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在参与者做这些任务的时候,研究人员用一种叫Finometer的设备来持续监测他们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这能测量心跳间的心血管反应。而且在压力任务前后,参与者还会在1到10的量表上给自己的压力水平评级,这能让研究人员了解他们对每个任务的压力感受。
研究关注愤怒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愤怒气质,就是那种无缘无故就容易自发愤怒的倾向;另一个是愤怒反应,就是因为特定情况,像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被批评而引发的愤怒。同时,他们还把参与者表达愤怒的方式分为三类,内向型愤怒也就是压抑愤怒、外向型愤怒即向外表达愤怒、愤怒控制也就是管理和调节愤怒。
研究结果发现愤怒相关的特质和表达方式对心血管反应有明显影响。那些经常没缘由就愤怒的人(高愤怒气质),在压力下心率和血压增加幅度比预期的小,是一种“钝化”反应,可奇怪的是,他们反而觉得压力更大。而且这种愤怒气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还和表达愤怒的方式有关。那些经常压抑愤怒(内向型愤怒)又容易没来由愤怒的人,血压增加幅度更低。
对于因特定事情而愤怒的参与者,表达愤怒的方式不同,心血管反应也不一样。那些通常外向表达愤怒或者不太会控制愤怒的人,在被触发愤怒时心血管反应较低。而那些能管理自己愤怒(高愤怒控制)的人,在压力任务中血压和心率增加幅度更大。这就表明健康的管理愤怒方式可能会带来更正常的心血管反应,这对长期的心脏健康可能是有益的,而心血管反应的钝化可能会和一些健康问题相关,像缺乏动力、心理困难以及一些可能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生活方式因素。
这个研究成果很重要,它让我们知道愤怒和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取决于愤怒本身,还和我们怎么表达愤怒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那些容易无缘无故愤怒又压抑愤怒的人,他们在压力下的心血管反应模式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健康风险。
相关知识科普
-
心血管反应与心脏健康的联系
- 当我们面临压力时,身体会启动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这其中就包括心血管系统的反应。正常情况下,适度的压力会使心率和血压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这是身体为了应对可能的危险而做出的准备。例如,血压升高可以让血液更快地流向身体各个部位,为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但是,如果这种心血管反应长期处于异常状态,就会对心脏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长期的血压过高会损伤血管壁,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而心率长期过快也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律失常等问题。所以,正常的心血管反应对于维持心脏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
愤怒对身体的生理影响机制
- 当一个人愤怒时,大脑会发出信号,促使身体分泌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肾上腺素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还会让呼吸变得急促,身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皮质醇则会影响身体的代谢,例如增加血糖水平,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从短期来看,这种生理反应是身体应对“威胁”的一种方式,但如果愤怒频繁发生或者长期处于愤怒情绪中,这些激素的持续分泌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系统,长期的血压和心率波动会破坏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不同愤怒表达方式背后的心理因素
- 对于内向型愤怒(压抑愤怒)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因为性格内向、害怕冲突或者社会文化因素等原因而选择压抑自己的愤怒。这种压抑并不意味着愤怒消失了,而是在内心积累,可能会在潜意识里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和生理反应。外向型愤怒(向外表达愤怒)的人可能比较直接地将愤怒释放出来,这可能与他们的性格比较外向、自我意识较强有关。而能够进行愤怒控制(管理和调节愤怒)的人,往往具有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他们可能通过自我认知、心理调适等方式来合理地处理愤怒情绪,这种能力可能与他们的教育背景、成长环境以及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