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一起科学吃主食,拥抱健康生活,快加入挑战!

作者:张熙
2025-08-14 10:35:01阅读时长4分钟1820字
一起科学吃主食,拥抱健康生活,快加入挑战!
营养科慢性病科学吃主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慢性病风险寿命全谷物薯类杂豆创新烹饪动态调整主食摄入指南健康生活膳食纤维低GI主食甲状腺功能减退血糖控制

内容摘要

科学摄入主食能降低慢性病风险,提高寿命。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55%为最佳比例,避免极端饮食。合理搭配全谷物、薯类和杂豆,创新烹饪方式,动态调整摄入量。

您是否知道每餐主食的“安全线”?其实主食摄入量直接影响寿命。近期《营养素》杂志的研究数据表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与死亡风险呈现U型关系,供能比在50%-55%是科学的摄入比例。这就引发我们思考,日常主食摄入是不是存在很多误区?又该如何科学摄入呢?

科学依据解析:主食摄入量与寿命的U型曲线

《营养素》的研究结论显示,当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40%或高于70%时,死亡风险会显著上升。我们以轻体力活动的女性为例,假设她每日所需总热量为1800千卡,按照碳水供能比50%计算,每日碳水的摄入量应该是1800×50%÷4 = 225克。 如果主食过量摄入,会带来肥胖、患慢性病等风险,像很多人因为长期大量吃主食,体重不断上升,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而主食摄入不足,身体会出现代谢紊乱、低血糖等问题,比如有些人过度节食不吃主食,会经常感到头晕、心慌。U型曲线的关键节点如下表所示: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死亡风险 低于40%显著上升 40%-50%逐渐降低 50%-55%最低 55%-70%逐渐上升 高于70%显著上升 ### 常见误区与科学辟谣

在主食摄入方面,存在很多误区。比如“主食吃太多导致发胖”“完全戒主食能快速减肥”。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碳水化合物应占膳食总能量的50% - 75%。精制碳水(如白面包、白米饭)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很多营养成分,进入人体后消化吸收快,容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多余的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而粗粮(如燕麦、糙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较慢,能提供更持久的饱腹感。 有个案例,一位女士采用低碳水饮食,一段时间后患上了甲状腺功能减退。而另一个临床研究中,患者合理摄入主食,配合运动,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就说明极端饮食不可取。 还有“粗粮 = 健康”的谬误。虽然粗粮有很多好处,但如果过度依赖杂粮,可能会导致营养失衡。因为杂粮中的植酸等成分会影响某些矿物质(如铁、锌)的吸收。

全年龄段主食摄入指南

优质主食选择与烹饪革命

“彩虹主食”搭配原则:全谷物(燕麦、糙米)、薯类(红薯、紫薯)、杂豆(鹰嘴豆、红小豆)都有各自的营养优势。它们的营养优势对比如下表:

自我监测与动态调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三大类粗粮控糖,五大人群这样吃早餐稳血糖!
孕妈妈必看!孕期科学吃水果的实用建议
老年人用药要警惕!5大误区不规避麻烦大啦!
午睡超60分钟心衰风险增68% - 111%,科学午睡这样做!
孩子考试成绩一落千丈,竟是调节力不足惹的祸?
产后妈妈必看!腹直肌分离黄金期分阶修复建议
超3亿人失眠不用愁!八道菜品帮你提升30%睡眠质量
气血不足怎么办?五红汤真能改善吗?
电子游戏VS钓鱼,谁才是健康生活的最佳选择?
19岁男子运动后喝冰饮猝死,你真会科学补水吗?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