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哮喘危害大,公众需做好这些事降低发病风险!

国内资讯 / 热点新闻责任编辑:范致远2025-09-13 11:10: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44字
雷暴哮喘由过敏原颗粒引发,导致患者出现喘息、胸闷等症状。高危人群包括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日常需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佩戴N95口罩,避免户外运动。
雷暴哮喘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体质防护措施空气净化器N95口罩急诊量气道高反应性呼吸困难免疫反应花粉霉菌高效HEPA滤网气象健康预警
雷暴哮喘危害大,公众需做好这些事降低发病风险!

近期,随着雷暴天气频发,北京、上海等地医院因咳嗽、喘憋等症状就诊的患者激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马艳良指出,这些症状与雷暴哮喘密切相关,部分患者甚至出现重症表现,医疗机构已启动针对性措施。

雷暴哮喘是如何引发的?

雷暴哮喘的发作与过敏原颗粒的物理变化有关。雷暴强风会把花粉、霉菌等过敏原带到高空,遇冷形成水滴,在强气流里,过敏原颗粒被击碎成2 - 3微米的微粒。这些微粒能深入呼吸道末端,突破气道黏膜屏障,引发免疫反应。同时,雷暴中的水分会使花粉外壁破裂,释放出致敏蛋白,其致敏性比完整花粉高100倍以上。雷电产生的高浓度负离子还会促进过敏原微粒扩散,使其在地面停留时间延长3 - 5小时。这些过敏原微粒会让气道黏膜通透性增加,引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触发速发型和迟发型双重过敏反应,导致患者出现突发性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因支气管痉挛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危及生命。国际研究显示,雷暴天气后哮喘急诊量平均增加15% - 30%,201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雷暴哮喘事件曾导致8人死亡、数千人入院。

哪些人易患雷暴哮喘?症状如何识别?

有两类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一级高危人群包括已确诊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患者,他们的发作风险会增加3 - 4倍,还有特异性IgE抗体阳性者。二级高危人群有过敏体质人群,如花粉症患者,以及老年人、儿童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雷暴哮喘的症状有不同分级。轻度症状表现为间歇性咳嗽、鼻痒、眼痒,一般可自行缓解。中重度症状是持续性喘息、呼吸频率>25次/分、讲话断续、胸廓凹陷,此时需立即就医。危急征兆包括发绀、意识模糊、脉搏>120次/分,这可能提示呼吸衰竭。而且,雷暴哮喘患者中,30% - 50%会在发作后3 - 5年内发展为持续性哮喘,肺功能FEV1值平均下降12%。

怎样防护与应对雷暴哮喘?

在日常防护方面,雷暴预警时要关闭门窗,使用高效HEPA滤网空气净化器(需覆盖室内体积>200m³/h)。室外活动时佩戴N95口罩,避免在雷暴前1小时至雷暴后2小时内进行户外运动。哮喘患者可提前3天遵医嘱增加吸入激素剂量,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如果急性发作,要把握黄金5分钟,立即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每20分钟重复1次,总量不超过6 - 8喷,同时保持坐位前倾姿势,避免平躺。若15分钟内症状未缓解,要立即呼叫急救并舌下含服氨茶碱片(需排除心绞痛禁忌)。社区和政策层面,应推广气象 - 健康预警联动机制,通过手机App推送雷暴哮喘风险指数,社区医院要建立哮喘急救包发放制度(含急救药物、峰流速仪操作指南)。 雷暴哮喘危害大,公众需构建防护认知链,结合个体防护与社会预警,降低发病风险。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太原400余人患雷暴哮喘!如何应对预防看这里!太原400余人患雷暴哮喘!如何应对预防看这里!
  • 秋季防过敏性鼻炎,记住这些时段和防护妙招!秋季防过敏性鼻炎,记住这些时段和防护妙招!
  • 应对花粉过敏,三级防护与针对性妙招请收好!应对花粉过敏,三级防护与针对性妙招请收好!
  • 建议收藏!南除湿北高温的科学除螨攻略来了!建议收藏!南除湿北高温的科学除螨攻略来了!
  • 学会这些妙招,轻松应对春季过敏性鼻炎!学会这些妙招,轻松应对春季过敏性鼻炎!
  • 科学应对春季过敏,这些建议让你健康过春天!科学应对春季过敏,这些建议让你健康过春天!
  • 装修勿忘防护!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守护健康!装修勿忘防护!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守护健康!
  • 秋季花粉过敏别愁!教你科学防护的实用方法!秋季花粉过敏别愁!教你科学防护的实用方法!
  • 雷暴哮喘咋来的,哪些人易中招?雷暴哮喘咋来的,哪些人易中招?
  • 太原雷暴致哮喘,如何预防雷暴哮喘你知道吗?太原雷暴致哮喘,如何预防雷暴哮喘你知道吗?
  • 秋季花粉过敏别慌!分时段场景防护建议请收好!秋季花粉过敏别慌!分时段场景防护建议请收好!
  • 北京雷暴哮喘是如何‘步步为营’危害市民的?北京雷暴哮喘是如何‘步步为营’危害市民的?
  • 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
  • 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
  • 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
  • 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