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鲜奶想安全,这些攻略要记牢!

国内资讯 / 热点新闻责任编辑:张熙2025-09-13 09:50: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62字
生鲜奶含布鲁氏菌等致命菌,需煮沸3分钟以上才能灭活。消费者应选择有生产日期、厂家信息及杀菌标识的乳制品,避免无包装无检疫证明的现挤奶,提高风险意识。
生鲜奶布鲁氏菌病煮沸杀菌生鲜乳巴氏杀菌乳制品食源性疾病消费者认知监管漏洞牛羊乳汁家庭煮沸乳脂肪球营养成分检疫必要性
喝鲜奶想安全,这些攻略要记牢!

近期,江苏连云港唐女士网购号称“巴氏杀菌”的现挤羊初乳饮用后,感染布鲁氏菌病。产品实际未经杀菌且无生产标识,商家虚假宣传。布病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国家卫健委列为乙类传染病,此次事件暴露出生鲜奶行业监管与消费认知的漏洞。

生鲜奶含致命菌,煮沸就能安全吗?

布鲁氏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致病性强,能通过破损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入人体,引发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肝脾肿大、神经损伤。感染布病的牛羊乳汁中会携带活菌,挤奶时若容器、环境或人员未消毒,细菌就会通过乳汁传播。而且生鲜奶还可能被结核分枝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污染,引发腹泻或更严重感染。虽然布鲁氏菌对热敏感,需在60℃以上持续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1分钟以上才能灭活,但家庭煮沸时可能因未搅拌导致局部未达灭菌温度,存在残留风险。

现挤生鲜奶,真是“营养更佳”?

部分消费者认为现挤生鲜奶奶皮厚、口感浓郁,“营养更佳”,其实它的营养成分与正规巴氏奶并无差异。未经杀菌的生鲜奶乳脂肪球大,易在储存中滋生细菌,网购运输中温度波动会加剧腐败风险,增加食源性疾病概率。

现挤鲜奶乱象丛生,监管与认知漏洞咋补?

商家常以“无添加”“天然营养”等话术吸引消费者,还伪造“巴氏杀菌”标签,部分商家展示无包装鲜奶照片,暗示“原生态”,规避质检要求。而且农业农村部规定生鲜乳需经收购站检测后运输加工,但个体散户通过网购直接销售绕过监管,平台也未核实商家资质。消费者方面,部分人认为“煮沸=绝对安全”,却没考虑到家庭操作难以精准控制温度与时间,羊初乳等高营养乳液还可能因粘稠度导致灭菌不彻底。同时,城市消费者缺乏接触病畜机会,误判风险来源,只关注“新鲜度”而忽视检疫必要性。

喝鲜奶想安全,这些攻略要记牢!

消费者选购时要选择标有生产日期、厂家信息及“巴氏杀菌”“灭菌”标识的乳制品,拒绝无包装、无检疫证明的现挤奶。若饮用生鲜奶,需严格煮沸至沸腾并持续3分钟以上,煮后立即饮用或冷藏(4℃以下保存不超过24小时)。出现持续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时,要主动告知医生接触生鲜奶史,以便早期诊断布病。行业与监管方面,要完善网络销售法规,禁止未经杀菌的生鲜奶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要求商家上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及杀菌工艺记录;加强养殖端管控,对散养户定期开展布鲁氏菌病筛查,建立牛羊健康档案,禁止感染牲畜的乳品流入市场;通过社区宣传、短视频平台科普布鲁氏菌病危害,推广“生鲜奶≠安全奶”的认知。 提升风险意识、加强监管、科学消费,才能守护乳制品消费安全防线。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孕妇吃乳酪饼干攻略:这样选吃才健康!孕妇吃乳酪饼干攻略:这样选吃才健康!
  • 奶粉和牛奶大PK,谁才是营养与便捷的王者?奶粉和牛奶大PK,谁才是营养与便捷的王者?
  • 新鲜羊奶看似好?喝不对可能染病危及健康!新鲜羊奶看似好?喝不对可能染病危及健康!
  • 医疗改革下,复原乳标注政策能带来啥改变?医疗改革下,复原乳标注政策能带来啥改变?
  • 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
  • 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
  • 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
  • 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
  • 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
  • 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
  • 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
  • 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
  • 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
  • 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
  • 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
  • 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