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哈佛大学医学院在2025年3月发布的研究成果引发公众对家庭用油安全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长期摄入猪油、牛油、黄油等动物油脂会加速肿瘤生长,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实验中,喂养动物油的小鼠肿瘤体积比对照组增加40%-60%。同时,央视调查指出反复加热和过期的食用油存在致癌风险。《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建议优选植物油。
动物油为何成肿瘤“帮凶”?
动物油对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在小鼠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在黑色素瘤、乳腺癌、肺腺癌模型中,喂养动物油的小鼠肿瘤体积比植物油组显著增大40%-60%,且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减少。从分子机制来看,动物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激活NF-κB信号通路,抑制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使CD8+ T细胞抗肿瘤功能下降超50%,还会减少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流行病学数据也显示,高动物脂肪饮食人群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发病率比植物油摄入者高23%-37%。儿童及肥胖人群代谢敏感性更高,饱和脂肪酸对他们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可能更显著。
反复加热与过期油藏着啥致癌风险?
反复加热的油脂危害巨大。它会产生苯并芘(一类致癌物)、丙烯酰胺(有神经毒性)及杂环胺(可损伤DNA),其中苯并芘含量随加热次数呈指数级增长,反复加热7次后超标30倍。高温还会让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异构化,反式脂肪酸含量可达初榨油的10倍以上,长期摄入会加剧心血管疾病和炎症反应。过期油也不容小觑,氧化产生的自由基会加速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削弱抗氧化酶系统功能,间接促进癌变。储存不当还可能导致霉菌污染产生黄曲霉素(强肝癌致病因子),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风险倍增。
家庭如何科学用油防癌症?
在膳食结构调整上,要优选油种。可以用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亚麻籽油(含Omega-3)、花生油(维生素E含量高)替代动物油,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5-30g(约白瓷勺2.5勺)。烹饪方式也需优化,高温煎炸用烟点高的菜籽油,且避免反复使用煎炸油超过3次;凉拌菜选未精炼的初榨油保留营养。在储存与管理方面,油瓶要用深色玻璃容器,开封后3个月内用完,放阴凉干燥处。要监控保质期,过期油即使未变味也要丢弃,家庭可用油品酸价检测试纸,酸价>4mg/g就停止使用。此外,要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指导他们识别油品标签,避免误食变质油,监督烹饪过程减少高温接触风险。 该研究揭示饮食与癌症风险关联,家庭应科学用油,结合体检预警干预,为健康饮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