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开颅竟取出10厘米活体寄生虫,裂头蚴病多可怕?

作者:张熙
2025-07-20 09:05:01阅读时长3分钟1026字
开颅竟取出10厘米活体寄生虫,裂头蚴病多可怕?
神经科裂头蚴病开颅手术曼氏迭宫绦虫寄生虫感染失语抽搐生食饮食卫生预防寄生虫术中唤醒麻醉神经损伤南方地区高危人群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内容摘要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成功完成一例裂头蚴感染开颅手术,取出10厘米活体寄生虫。裂头蚴病由曼氏迭宫绦虫幼虫引起,主要通过生食进入人体,症状包括失语、抽搐等。预防措施包括彻底煮熟食物和避免生饮溪水。

近期,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完成了一台令人惊叹的开颅手术。37岁的患者林浩因语言功能障碍和头部抽搐前来就医,经诊断为大脑语言区裂头蚴感染。医生采用了术中唤醒麻醉技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通过与他实时对话来定位功能区,最终成功取出一条长达10厘米的活体寄生虫。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医疗技术的高超,也让人们对裂头蚴病有了更多关注。

裂头蚴感染:症状与危害知多少

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寄生在脑部引起的疾病。这种寄生虫主要通过生水或未煮熟的蛙、蛇肉进入人体,先在肠道“落脚”,随后随血液“游走”到全身,最终可能“定居”在脑部。寄生虫在脑组织中四处游走,会引发炎症,产生占位效应,还会释放毒素损伤神经细胞。症状因寄生位置而异,像林浩感染在语言区,就出现了失语和抽搐的症状。除此之外,常见症状还有癫痫、头痛、偏瘫、视力障碍等。这种寄生虫十分“狡猾”,可以在人体内长期潜伏,早期诊断相当困难。在南方地区,裂头蚴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公众应提高警惕。

预防裂头蚴病,这些措施要牢记

为了预防裂头蚴病,我们可以从饮食和卫生习惯等方面入手。

创新手术技术,攻克寄生虫感染难题

这次手术采用的术中唤醒麻醉技术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传统的全麻手术在切除寄生虫时,很难精准定位功能区,容易损伤神经,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而术中唤醒麻醉技术能让医生在患者清醒状态下,通过实时对话和指令测试,精准定位大脑功能区,避开重要区域,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这种实时脑功能监测就像给医生装上了“导航仪”,保障了功能区的安全。寄生虫病的诊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流行病学溯源、影像学诊断(如MRI/CT特征识别)和手术技术的完美结合。基层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寄生虫性脑病的识别能力,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

这次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改变饮食陋习和及时医疗干预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即健康防线”,我们要通过正规渠道学习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摒弃食用野生动物等不良习俗。南方地区应加强水源管理和健康教育,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低龄整容危害多,多方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别信!防晒口罩不会‘热黑’,科学防护才是关键!
防肺癌建议:厨房降油烟,高危人群早筛查!
调整饮品习惯,降低70%以上牙齿酸蚀风险!
选健康轻食有妙招,四步避坑法快收好!
二胎妈妈“科学坐月子”患月子病,科学坐月子到底该咋做?
想远离健康风险?这几个冰箱存储建议请收好!
连续10年体检未查出癌症,体检准确性究竟咋保障?
洗虾粉违规使用,健康危害知多少?
政府产业公众齐发力,共同守护贝类“餐桌安全”!

7日热榜